卢副部长处理不了的,才会汇报给赵家平。

赵家平坐车走后,有一位张主任,就找卢副部长汇报事情:“卢部长,有一件事儿,环卫部领导刚打来电话,说最近很多外地人进城,在城里拾荒收破烂,翻垃圾桶,人数越来越多。”

“环卫部的意思是,这是拾荒者已经有人牵头开废品站,跟我们下属的废品站搞竞争。”

“现在我们下属的废品站,虽然完成了收购任务,但是相比往年同期,收购数量却一直在下滑。”

“您说我们要不要干预一下那些私营废品站?”

“这样下去,整个体系不是被他们给搞乱了吗?”

这些事情其实前几年就存在了,只是国家鼓励发展经济,放开扶持个体经营。

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个体私营冲击国营企业。

就拿最显着的举例。

小卖部的兴起,就很大程度上分流了许多供销社的顾客。

一个小卖部,卖烟酒糖茶各种百货,还有公用电话,报纸杂志,随处可见,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供销社业绩的下滑。

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一家独大,卖的东西都要靠抢。

有的饼干或者桃酥变质了也会晒晒继续卖。

而这种情况,小卖部就不会出现。

私营小卖部为了招揽顾客,都严格挑选商品。

受欢迎的就下次还去进货。

不受欢迎的,自然就不会再卖了。

方便加上服务态度好,商品品质有把控,自然也就受欢迎。

不是非供销社不可。

以前去供销社上班的人,人人羡慕,现在却天天嚷嚷着效益不太好。

归根结底,就是个体私营对国营商业的冲击。

私营废品站也是一样。

国营的都是明码标价。

私营的就稍微浮动一下,哪怕高一分钱,那也抢走了不少国营废品站的生意。

所以环保部才给物资回收部打了这么个电话。

在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的浪潮下,收到冲击的国营企业,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