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未来琉求移民会越来越多,刚开始人少好说,可现在新老移民就已经产生矛盾,将来肯定会更多,所以有些事情还是提前做好安排,这样才能长久。
当然肯定会遇到各种麻烦和新事物,但做总比不做强,邢承恩也是照着现成的模板和族叔几人商量着来,政策先试点运行一下,效果不错在普及,琉求现在的情况会越来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邢承恩提出的制度毕竟提前了将近一千年,后世的有些制度未必适合现在的情况,邢承恩还是和族叔多商量着来,有些自己考虑不到的多听听老人说的也能提醒一下自己。
军营待了一段时间后感觉鸡血打的差不多了,邢承恩又返回了安平基地,这十几天物资已经准备好,因为货物太多,只能让空间小能手邢承恩出面,正好他也想出去逛一圈。
至于教学生的事情,杨升已经可以胜任,邢承恩又甩出去一项工作,可以庆祝一下。
不过没事干的时候还可以去带一带课,和学生联络一下感情建立纽带还是很重要的。
邢承恩回到安平基地就去船厂视察了一下,和一年前相比,船厂变化很大。
现在琉求造船厂已经有水力和风力锯木机、动力运料器、滑车、绞轳、重型起重机等装备,提高了船厂的劳动生产率,张成估计以后要是成了规模建上几百个船坞,几乎一两天就能生产一条船。
张成还在在造船设计、船体部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海军也专门成立了研发航海装备、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航海地图的部门配合。这样系统化的造船模式,减少了生产和使用成本。
张成主要精力是放在战舰上,这也是琉求的首要任务,可是他的几个学生在研究民用的捕鱼船。
图纸也是邢承恩提供的荷兰捕鱼大帆船。它不仅每次可捕30万桶鱼,水手还能在甲板上直接加工和腌制渔获。
原时空正是在大帆船的帮助下,荷兰渔民垄断了鲱鱼和鲸鱼的捕捞。到17世纪下半叶,荷兰拥有1500艘渔船,从业人员多达人,对英国形成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正是靠着渔业的进步,带动了荷兰其他产业的提升,获取的大量鲸油,促进了本国的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化学工业的重视,加快了荷兰制糖业、制革业、啤酒酿造业、军火工业等产业的壮大,丰富完善的工农商体系,使马车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琉求要完成工业化,初期还是要靠捕鲸,后期也不知道能不能点出石油技能来。
船厂这半年时间又下水了六条大飞,现在琉求的船队包含六艘战舰,三艘福船,十艘大飞,船队的运力已经提高了不少。
其实还造了两条实验性质的小型飞剪船,能跑出过16节的平均速度,顺风跑三十到四十节,这在宋朝简直是神话般的存在。
原先跑日本博多需要七天,现在飞剪船两天就跑到了,要是顺风跑起来,一天就到,快了不知道多少,以后传递信息完全可以靠它来实现。
这种船以大纵宽比、优美的水线造型和高桅全帆为特色,在海上满帆航行时,其鼓胀的的船帆与略微高出水面的船身就像一只巨大的蜻蜓在贴水滑行。
听说试航完成时,下来的水手都吐了,在海上飙船的感觉是爽,但是飙过头了也难受。
邢承恩也想上去飙船,不过被王进给死死拦住了,说这船跑的太快,还是让水手们跑明白航线之后在飙船吧,要不一个礁石就能让人去见列祖列宗,惜命的邢承恩这才作罢。
但是邢承恩还是让人快点探明航路,自己控制不住那颗不断驿动想要飙船的心。
看见船厂造船能力完全能造出飞剪船,邢承恩把彩虹号和大共和号的图纸交给了张成大匠,原时空彩虹号载重757吨,船身更加狭长,船头处向上翘起延伸,船底被设计成锋利的刃状以利于切开波浪,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神器。
虽然载重有些小,可是完全满足快速运货或者运兵的需求,配上火炮之后,在海战中就是无敌的存在,就算对方船多也能风筝死对方。
当然还给出了风帆战列舰的图纸,实验性的船就达到排水量1000吨左右,舰上装有滑膛炮,能发射实心弹。
正式列装后的图纸就是顶级战列舰的图纸,排水量增加至3000~5000吨,火炮数量从几十门增至上百门。
张成看到后完全是两眼放光,可是也明白要想用这种多层甲板的大战舰,还是等船材和火炮再多一些再弄吧,短时间实现不了。
本来按照邢承恩的意思,在造完飞剪船之后,是要再造风帆战列舰实验舰的,50米长、两层甲板,排水量1000吨左右的就行,当然要是能上盖伦战船当然更好,直接一步到位。
盖伦战船是风帆时代性能最强大的战舰,排水量最少三千吨,最好能达到五千吨,而且续航性、操作性、安全性都很出色,运用了当时中西方最好的技术,比如中国的舵,指南针,水密舱室,以及西方三桅横帆。
航速上,盖伦船的平均速度能达到七节以上,顺风可高达十五节。
这意味着,如果顺风的话,高丽到琉求两天就能到,比马还要快,因为帆船可以不用休息的昼夜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