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下古代中国,好吧,用中世纪中国亩产量对比有点欺负人,我们以2000多年前的秦朝的产量相比,当时秦朝种要20斤种子,而亩产就能达到240斤粮食!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在中国大致就是南北朝、隋、唐、宋、元,在这个时期,中国农业种植相对秦代更有长足的发展,如果还是按照种子产出比计算差不多能达到1:20左右,水稻能达到1:45。
当时阿佩尔统计完琉求的粮食产量人是懵的,直喊不可能,也就是邢承恩手里没手机,要不然录下来妥妥的表情包。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说在工业革命之前,古代中国占据世界巅峰长达2000年,为什么古代中国随便拎一个朝代出来其 GDP在全世界都能占据很大的份额。
其实说出来逻辑也很简单,在农耕文明时代,GDP主要就是农业出产,经济学家简单用中国耕地面积乘以平均亩产量,大致就能得到当时的GDP数字,由于我们对欧洲农业(包括其它文明农业)出产几乎就是碾压状态,欧洲1:5,我们是1:20,所以虽然古代中国耕地面积在全世界占比很小,但是我们GDP就是要在全世界占很大的份额。
而中国未能开启工业革命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农业太发达了!
1斤种子播种下去,一年之内就能得到20倍回报(唐代以后水平)!
土里刨食是风险最小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18世纪之前中国长期在世界之巅,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都视为蛮夷,中国人也没有航海冒险的动力。
简单地说,因为农业水平太高,古代中国就有了路径依赖,而农业水平极低的欧洲反而抛弃农耕文明没啥阻力。
同时期欧洲没有掌握液态铁炼制技术,即使不惜成本将铁块打造成盔甲也只能做成笨重的板甲,但是掌握了液态铁炼制技术的古代中国却可以轻而易举大量打造轻便的锁子甲、铁手套。
在北宋与金国作战中已经出现最强悍的士兵可以身穿三重甲(最里面是皮甲,然后是锁子甲,最后是铁甲),戴上铁手套去冲锋陷阵,这样的士兵如同一个人形的坦克,普通兵器根本就无法对其造成伤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这样装具的蒙古军队对于铁器都无法普及的欧洲军队而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一个种子产出比只有1:5的农业社会是根本无法养活一支数量较多的脱产职业军队的,所以13世纪之前的欧洲战争其实就是少数贵族的竞技场,其余的士兵不过是刚刚从田地里拉出来的农民,没有任何训练,只能扮演打酱油的角色。
同样,因为农业产出太低,国王也很难积蓄足够的军需,也只能打短平快战争,无法长期持续作战,所以十字军东征是断断续续的。
所以在蒙古西征战争中,屡屡出现蒙古军队诱敌深入,而欧洲军队屡屡中计轻敌冒进,被蒙古军队在选定战场全歼,不是这些欧洲军队统帅无能,是手里没粮,不冒进拼死一搏,多拖一段时间,粮食耗尽了,军队不攻自灭。
但是欧洲地广人稀,华夏正相反,再精耕细作,农民还是过的苦,宋朝经济发达,大量的无地人口从事其他产业,邢承恩看到了更多的可能,首选就是搞海外殖民。
邢承恩未来唯一忧虑干不过铁木真的可能就是马匹,自己没有优良的养马地。
养马为何需要优良的养马地?
很多人有误解:马只要喂草不就可以了吗?草不是到处都是吗?养马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大错特错。
首先,马是食草动物没错,但是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马不像牛一样会反刍。所以,养马想一次喂饱几顿不吃,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