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黄海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

2. **海上污染**

海上活动也对黄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等,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溢油事故,都对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构成威胁。溢油事故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阻碍海水与空气的交换,导致海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被海洋生物吸收,影响其生长、繁殖和生存。

### (三)栖息地破坏

1. **围填海工程**

沿海地区的围填海工程是导致黄海海洋生态栖息地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港口扩张等需求,大量的沿海湿地、浅滩和海湾被围填。这些区域原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和繁殖场所,围填海工程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遭到严重破坏。

2. **海洋工程建设**

海洋工程建设,如海上风力发电场、跨海大桥等项目的实施,也会对黄海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工程建设可能会改变海洋水流、地形地貌,产生噪音和悬浮物,干扰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和洄游路线,对渔业资源的生存和繁衍带来不利影响。

### (四)气候变化

1. **海水温度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黄海的海水温度上升,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升高可能会改变海洋生物的分布范围和洄游路线,一些原本适应较低水温的物种可能会向更冷水域迁移,导致黄海某些区域的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同时,水温升高还可能加速海洋生物的新陈代谢,增加其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对渔业资源的生存和繁殖带来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黄海周边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湿地和盐沼等重要生态栖息地被淹没,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将受到破坏。此外,海平面上升还可能改变海水的盐度分布,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对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 六、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 (一)加强渔业管理

1. **实施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捕捞配额制度,根据渔业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不同鱼种的可捕捞量,并将配额分配给各个渔业生产单位。通过严格控制捕捞总量,确保渔业资源的捕捞量不超过其再生能力,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规范捕捞行为**

加强对渔业捕捞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禁止使用禁用的渔具和捕捞方法。同时,加强对渔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其采用合法、科学的捕捞方式。

### (二)防治海洋污染

1. **加强陆源污染治理**

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管控,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确保达标排放。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河流生态修复,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进入黄海。

2. **控制海上污染**

加强对海上活动的环境监管,要求船舶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设备,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加强对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提高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三)保护海洋生态栖息地

1. **建立海洋保护区**

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在黄海划定更多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作为海洋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为海洋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同时,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 **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受损的海洋生态栖息地,如沿海湿地、海草床等,采取人工种植、增殖放流等措施进行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对渔业资源的承载能力。

### (四)应对气候变化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