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最先要做的两件事

徐堃对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实在是不信任。哪怕是历史上能留名的官员,徐堃也不放心。

毕竟大明朝的官员,各种利益之间盘根错节,想不被影响很难。

与其一个个试错,徐堃决定还不如一开始就任用李岩。至于朝堂上同不同意,那是崇祯头疼的事情,跟他徐堃有什么关系?

他徐堃只需要提供建议就行,崇祯只需要同意就行,剩下的让他自己去头疼吧!

朱慈烺忍不住感叹:“哥,我很庆幸,我现在还是太子,要是我现在坐在父皇的位置上,我得被你折腾死!

徐堃笑道:“能者多劳嘛,你父皇这十七年受了多少气,早就身经百战了,多这一次不多,少这一次不少!”

“当然,李岩一个人还不行,还得让他有自己的人手,让他去李自成原来的文官里选一些有本事的,同时还得让留守在西安的总兵配合他,才能保证西安百姓的利益!当然,朝廷的官员也得派一些,相互制约。”

“哎,还是可用之人太少了。在我们后世,一开始就是重视教育,哪怕是教员他们打仗的时候,后方也不放弃扫盲工作,不放弃干部培训的!”

“现在只能继续用大明原有的官员,一旦将来的改革,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肯定就会使绊子!”

“还记得你看过的后世历史吗?大清最后弄了个百日维新变法,也就是戊戌变法。光绪一百天里,发了184条新政,一条都没有得到实施,全部都无效!”

“究其原因,就是政令根本出不了京城,外面的人根本不买账。大明同样如此,未来咱们的土地改革,商税改革,科举改革,政治军事改革,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去推,没有自己的班底,根本就实行不了!”

“所以回去后,我们最先干的两件事,那就是继续扩大新军规模,同时让新军与我们的利益进行高度捆绑,让他们今后必须坚定的站在我们这一边!”

“这是根本,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牢牢握住枪杆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后面咱们可以随便试错,也不会被人赶下台,甚至推上断头台!”

“同时就是建学校,必须尽快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人才,不一定非要从小孩开始,可以选拔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学子,让他们先接受先进文化。”

说着,徐堃揉了揉脑袋,感叹道:“真是让人头大,我这还开着挂,做起事来都如此艰难。我们后世的那些先辈,完全是在迷雾中摸索,却能在迷雾中披荆斩棘,摸索出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