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围困高昌

春日的长安,桃花盛开,如天边的云霞飘落人间,将整座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皇宫内的牡丹也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花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向世人展示着大唐的富贵与繁荣。御花园的小径两旁,嫩绿的青草破土而出,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忙碌,仿佛在为这盛世奏响一曲和谐的乐章。

李世民坐在书房之中,面前摆放着来自西域前线的战报。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听闻消息,赶忙前来。

李承乾率先开口问道:“父皇,前线战事如何?那高昌国可曾被我大唐军队攻克?”他眼神中带着关切与期待,心中默默祈祷大军能顺利取胜,以保大唐在西域的威望。那眼神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满是对大唐荣耀的渴望。

李世民微微抬头,说道:“侯君集率领大军已逼近高昌。那高昌国主麴文泰,起初听闻我大唐出兵,还大放厥词,说什么唐朝距高昌七千里,其间二千里是沙碛,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似烧,我军难以到达。还妄言我军若发兵过多,粮必不济,若止三万以下,他力足抵御,可坐乘敌敝。这麴文泰啊,就像那坐井观天的蛤蟆,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天地,却不知大唐的决心与实力。他这想法,就如同一个小孩以为自己藏在被窝里,别人就找不到他了,实在是可笑至极。”

李泰在一旁笑道:“父皇,这麴文泰实在是愚昧无知。他以为凭借高昌的地利就能阻挡我大唐雄师,简直是痴人说梦。如今我大军压境,看他还能如何张狂。他就像那舞台上自导自演的小丑,以为自己的闹剧能一直演下去,却不知台下的观众早已看穿一切,只等着他落幕的那一刻。”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此前为大军筹备情报等工作,若此次能顺利攻克高昌,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定能更进一步,仿佛已经看到胜利后父皇赞许的目光,那目光就像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

李治眨着大眼睛问道:“父皇,那高昌王现在怎样了?他有没有害怕?”他单纯地好奇着那远在西域的高昌王的反应,就像在听一个遥远而又惊险的故事,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

李世民回答道:“那麴文泰得知我军有十万人马,且有薛延陀兵为向导迅速逼近,顿时吓得心惊胆战,竟一病不起,忽寒忽热,似醒非醒,说了一二日呓语,水米不沾,最后气绝身亡。这便是与大唐作对的下场,他的自大与狂妄,终究害了自己。他就像那风中残烛,在大唐的威严面前,轻易地就被吹灭了。他之前的嚣张气焰,就像那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就瘪了下去。”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麴文泰虽死,但高昌城尚未攻克。儿臣以为,侯君集将军定会依照兵法,稳扎稳打。他必定会先探清高昌城的虚实,再制定攻城之策。如今高昌国主新丧,城内或有慌乱,我军若能把握时机,或可一举破城。这就像在猎物慌乱之时,猎人果断出手,方能收获满满。这就好比下棋,侯君集将军定是在观察棋局,寻找那致胜的关键一步,一旦落下,便能将对手杀得片甲不留。”他挺直了身子,言语间尽显沉稳,脑海中浮现出大军围城的壮观场景,仿佛看到大唐的军旗在西域的风中猎猎作响。

李世民点头道:“承乾所言有理。侯君集乃我大唐良将,他自有分寸。不过,此次征战,关乎大唐在西域的长远布局,不容有失。这就像搭建一座高楼大厦,每一块基石都必须稳固,否则整座大厦都可能摇摇欲坠。”

李泰在一旁说道:“父皇,儿臣此前收集的情报显示,高昌都城虽有一定防御,但在我大唐的攻城器械面前,未必能坚守太久。只要我军士气高昂,持续攻城,定能破城而入。儿臣仿佛已经看到那高昌城的城门在我军的撞击下轰然倒塌,大唐的旗帜飘扬在高昌城的上空。那场景,定是无比壮观,就像太阳冲破乌云的遮蔽,光芒万丈地照耀大地。”他兴奋地说着,手臂不自觉地挥舞起来,仿佛自己就在战场之上指挥作战,那模样好似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李治在一旁听着,心中满是向往,说道:“父皇,我真希望能亲眼看到大哥和二哥筹备的一切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看到大唐军队胜利的那一刻。我要是能像大哥和二哥一样聪明,就能帮上大忙了。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世界,却无法展翅高飞。”他眼神中带着一丝羡慕与急切,小拳头也紧紧握着,仿佛想要把那急切的心情都凝聚在拳头上。

李世民看着李治,笑着安慰道:“稚奴,你还小,日后有的是机会。如今你只需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将来定能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你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只要悉心培育,定能长成参天大树。你现在的积累,就像在给大树扎根,根扎得越深,日后才能长得越高大挺拔。”

小主,

此时,在西域战场上,侯君集率领大军进次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