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听阿璟说,你们国内的房子,是国家或工厂分配的。”
“目前是如此,房子暂时还不允许买卖,但一旦放开了,那些迫切需要住房的人,只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基本都会掏钱的。同是华人,你应该清楚华人对房子的执念。”
“华国工资那么低,又能掏得起多少钱买房子?”宋锦之皱眉。
这建房子投资可不少,拍地要钱,购买建筑材料要钱,人工也要钱,还有后续各种,这要是卖的价低了,他们赚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卖高了,卖不出去,不得砸手里?
苏茉抿了抿唇,“华国虽然工资低,但福利比还是很不错的。只要有正经工作,医疗教育食宿啥的,都工厂包了。”
“不妨换一种思路,跟政府和工厂合作,帮助它们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出地,你们负责设计、建造,工厂出买房的工人。”
“至于销售的时候,怎么去卖,就看怎么去谈了。国家要解决住房问题,总得出一部分钱吧?工厂要解决员工住房问题,总不能一分钱不掏?这职工想住好房子,总得自己掏一部分钱吧。”
“不妨把这房款分成三份,国家出一份,工厂出一份,那剩下职工承担一份,那压力自然就轻了很多。”商品房初期着名的购房“三三制”。
宋锦之这回真是坐直了,房地产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块,如果这个方式可行,华国那么多人,这个蛋糕可是巨大。
宋锦之和苏璟一起,开始跟苏茉认真讨论起这些建议的执行问题来,三人一直讨论到九点多,这才送苏茉回学校去。
苏茉之所以说那么多,并非为了卖弄。
而是她了解过这一段历史,改革开放初始,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外资对在华投资并不热衷,刚开始招商引资并不顺利。许多都是领导亲自出面去谈,华商看在领导的面子上,少量投资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9~2004中国招商引资数据
如此白白错过几年的好时机,直到八零年代中期,才渐渐好起来。
苏茉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国家引一点投资是一点。如果这两人有能力的话,说不定还能带动一波华商的投资。
再加上,苏璟是她堂哥,她对他观感也很不错,便尽量多说了。
等苏茉下了车,目送她进了校园,宋锦之这才和苏璟开车走了。
路上,宋锦之问:“苏璟,你这堂妹不会是华国培养的间谍吧?这见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这哪像年纪轻轻就嫁人生孩子的女人,这长期在职场的精英女士,都不一定有她看得透彻。
“别胡说!”苏璟轻斥,“我堂妹之前在外贸中心工作,每年两期展会,这接触的外商不知道繁几,见识自然不一般。”再加上,苏家骨子里的优秀基因。
“原来如此!”
宋锦之感叹,“你说,这么优秀的女士,怎么这么想不开,早早结婚生子呢。”
“你那堂妹夫是不是特别优秀?让你堂妹这样的女精英,都舍得早早嫁人。”
苏璟:……怎么这坎就过不去了?
“仅有一面之缘,优不优秀不太清楚,但他跟咱们差不多年纪,已经做到师长的位置,想来应该不差。”
“我堂叔当时出了点事,被下放了,我堂妹也是在乡下遇见她丈夫的,在那里结的婚。”苏璟大致说了一下。
宋锦之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样的事,你堂妹可惜了。”
虽然他没见识过,但也从他家老爷子口中听过苏家当年的光景。这样一个大家小姐,下嫁给了一个乡下的泥腿子,实在是可惜。
虽说男方自己有些能力,但终归家世上是配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