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一次吃“洋外餐”

那打破了建筑与雕塑界限的两根优雅的男、女人像柱;大小不一、形状奇特,并产生强烈光影变化的阳台;铸铁构件的花雕栏杆,整齐划一的窗户,独特的窗上雕饰,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与俄罗斯式“洋葱头”构成的精美的复合式穹顶,使得这座建筑更加华丽、优雅、完美。

站在教育书店外,我向苏琦一处处指点介绍着它,或许只有搞艺术的人才能懂得它的美。

可以说这栋建筑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结合,演绎了哈尔滨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育书店的前身是1909年在道里区创办的松浦洋行。

1916年,松浦洋行搬到了中央大街,也就是现在教育书店的位置,并于1918年建成此建筑,由着名建筑设计师阿米亚科夫斯基设计了这座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这也是中央大街最早的建筑之一。

它与代表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1910年建成的道里秋林和1913年落成的马迭尔宾馆;创办于1920年,代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万国洋行和1917年建成,代表文艺复兴运动风格的妇女儿童用品商店等,形成了起伏变幻又完美的空间序列,一起创造了中央大街和整个城市的风貌。

现在的教育书店已属国家一类保护建筑,之后俄国侨民也曾占用过这里。

解放以后,这里曾是外文书店,如今这里作为新华书店所属的教育书店向游人及市民展示它的建筑风貌。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教育书店的使用功能不断改变,建筑历史愈加久远,然而,始终保持不变的,是她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建筑魅力。

这栋中国保存完好,且充满巴洛克风味的建筑,是哈尔滨最有代表性、最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建筑之一。

它与中央大街上的其他建筑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一同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我俩在教育书店外面足足品味了五六分钟,才走进这幢古老的建筑。

一进店里,除了迎面飘来的一股书香味,感受最深的便是这古老建筑的阴凉,使得炎炎夏日的我们无比舒坦。

今天这里的人不多,我俩慢慢浏览着书架上一册册崭新的图书,苏琦来到音乐类书籍旁驻足,仔细翻看了几本后,选了一本音乐教育类的书。

看来,今天领她到这儿来对了。结算了书款,我俩走出教育书店。一看表,五点了,距音乐会还有一个小时。

“走,咱俩去吃点东西吧,音乐会还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