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一般不适应黄河的环境,不容易找到食物,而且也容易被河水急流冲到岸边。
儿子,你看看黄河岸边,退水之后,都是大面积的黄泥,根本没啥植物能存活。
它们找不到食物,就是别人在黄河放生再多的王八,时间不长就会被冲到岸边饿死。”
于洋听了很惊奇,“妈妈,那只大的公的为什么活着还能长到这么大?”
陈红让他对比了一下三只黑色的王八,“儿子,你看出来没有,这只大的也有些黄,不是特别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说明了这只大的是别的品种王八和三黄王八杂交产下的二代或者三代品种。
虽然不纯正,但是也遗传了部分黄河三黄王八的基因,已经适应了黄河的生存环境。”
通过陈红的讲解,于洋也懂得了黄河三黄王八的珍稀性。
他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要不咱把这两只母的黄色王八放回河里吧。
让它们回去多生蛋,明年就能多孵些三黄小王八了。
你不是说黄河里三黄王八越来越少了吗?咱们以后都别吃它们了,只吃杂交的品种。”
陈红欣慰的笑了,说了这么多,儿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只靠一代人是不行的,而是要几代人一起努力才能做到。
此后的两个小时,陈红沿岸边转悠出去几百米,又发现了三只王八。
最后又捉到了一只四斤重的公三黄王八,一只三斤多的母串种王八,还有一只一斤冒头的三黄王八小仔子。
小的那只陈红直接在河里放生了,大的两只拿到岸边放进水桶给于洋看了看。
娘俩留下两只串种的王八,其他的三只大的三黄王八,是两母一公,也被她们放生了。
看着太阳要下山了,气温转凉,娘俩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于洋抢着帮妈妈扛着鱼竿包,走在前面,陈红提着钓箱和水桶跟在儿子身后。
娘俩爬上堤坝,到坝顶的公路上找到车,收好东西准备开车回家。
这时,有个开黑色比亚迪的胖子拦住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