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少年鞍马适相宜】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614 字 3个月前

任丘县学教授带来的士子,大半也是年轻人。

他们见陈鳌下水采藕带,于是也不甘落后,纷纷脱衣跳进湖里。

平时这属于有辱斯文,在皇帝面前表现却是风流不羁。

众人采了许多藕带,朱铭吩咐道:“拿去做菜,今日一并分享。”

任丘县令连忙朝吏员招手,低声安排几句,很快就把藕带拿走。

人挺多,肯定不够吃。

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这些吏员去找村民帮忙。

此时亦非农忙季节,老百姓听说皇帝想吃藕带,都嬉笑着去附近帮忙采集。

顺便再弄点湖鲜过来,县令猜测皇帝可能喜欢。

南风阵阵吹送,湖面波光粼粼。

朱铭一路巡视奔波,此时站在船上心情舒爽。他对知府刘一止说:“刘晓行之名,我也如雷贯耳。今日何妨再作一首?诗词皆可。”

“晓行”并非表字,而是刘一止写的一首词。

他蹉跎半生考不上进士,太守推其为八行士子,想要举荐给他谋个官。但刘一止没有接受四十多岁终于考中,当时实缺太难补,直接被扔去收酒税。

设身处地的想想,你考了半辈子科举,却只捞到收酒税的小官。而且这个国家还满目疮痍,你一腔抱负根本无处施展。

直至宋徽宗禅位,赵桓才把刘一止召回京城。

当时全国已是一团乱麻,刘一止在进京的路上,早晨起来看到残月照疏林。他想起满朝奸臣祸乱国家,又想起自己蹉跎半生前途未卜,而家中妻子也久未重逢,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喜迁莺·晓行》。

这阙词当时轰动京城,又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因为戳中了太多读书人的泪点。

刘一止说:“仓促之下,臣未有好句。倒是今年插秧之时,雄安府稍微有些春旱,臣看到百姓用水车灌田,便写了一首诗还未与人看。”

朱铭笑道:“且吟与诸君听。”

刘一止说道:“此诗名叫《水车》。”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这首诗,朱铭还真不知道。

全诗借农家母子的视角,展现出农民的心酸劳苦,以及只求一饱的微末奢求。

而且描写水车也极为精彩,想象力既雄奇又质朴。

“好诗,”朱铭拍手赞道,“太上皇见了肯定喜欢!他是爱种田的,还亲手造过水车。”

刘一止拱手道:“拙作而已,让官家见笑了。”

朱铭又看向陈康伯:“你呢?”

陈康伯张口就念:“海国民皆兴礼义,潢池盗已息干戈。农桑四境丰年屡,箫鼓千村吹气多。”

“亦是好诗!”

众皆赞叹。

在皇帝面前,这首诗更讨喜啊。

四海安定,兵戈已息。全国屡屡丰收,人间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