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又开始讨论起来。
下面的记者已经开始奋笔疾书,现场记录起来,他们要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报道出去。
“王工,修建这么大的隧道,你们有没有计算他的建设成本。”
另一个专家又开始提问。
“我们团队已经和国外一家非常先进的盾构机生产单位沟通好了,这个盾构机生产商承诺,会拿出他们最先进的盾构机来支持我们的工作。”
“据您说的建设成本。”
“第1个是用工成本,第2个是材料成本。”
“我们大概核算了一下,如果用盾构机进行现场开凿的用工成本,和用挖掘机挖开路面埋填管道的用工成本基本一样。”
王超非常肯定的说。
“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
专家不相信王超的话。
“这没什么不可能的,就按照目前的竞标报价,用工成本和其他单位一样。”
王超底气十足。
“那材料成本呢?这个没办法省下来吧?”
专家又说。
“材料成本的确没办法节省下来,4米宽的隧道,钢筋混凝只多不少。”
“但是我认为不能光顾眼前,我们要一次性把事情解决掉,不能把隐患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王超实话实说。
“王工,你好,我看你们的标书写着,要在地下50米处进行隧道挖掘,这是不是有点深了?”
又有专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其实按照我们的评估,地下5米处,是最合适的位置,但是因为X市其特殊性,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王超说出了他们的无奈。
“哦?X市有什么特殊?”
专家不解。
“X市作为十三朝古都,整个城市的下面,一定有许多古墓。”
“如果在地下5米,或者10米的位置进行施工,这个项目可能5年10年都不可能完成。”
“如果再深一点,20米30米的位置,是留给我们X市修建地铁的位置。”
“而如果地下50米,就完全避开了古墓的位置,我们可以很快完成工程。”
“挖个下水道,我们可不敢惊动先人们的美梦。”
王超开起了玩笑,引起现场众人哈哈大笑。
“王工,最后一个问题,我刚才跟几位专家查一查资料,你们所设计的几个排水管道的设计,跟兰西国的首都八里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