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赶紧把关税体系架起来,不然每日数万两白银都白白流失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如今税务司是该再扩展一下了,其实税务司人手并不少,但是效率太低下了,没有什么辅助措施,只能用人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朱祁镇叹息一声,想想西南港口建造的工作应该已经差不多了,是时候把于谦召回京任职了,具体施工这种工部的活计肯定要工部尚书陈渊来干。
最近大明的水泥路已经走上了正轨,倒也不用陈渊每日盯着,闲下来可不行,闲的日子多了容易得懒病,这个万万要不得,朱祁镇必须来一记猛药断了陈渊的懒病。
现在到处都要银子,大明国库收入多,支出更多。
如今大明国库每年农税收入大概在一千五百多万两,商税一千万两出头,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勉强三千多万两银子。
但这银子不是到了年末一次性到账,而是收多少来多少,年末统计个数字。
所以国库中的银子一直处于一个边进边出的状态,留存不下多少。
修路,赈灾,征伐倭国,朝鲜西南两地的构建,这些都要银子。
看似富强的大明国库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存银,只剩一千万两压库。
剩下的钱都靠大明钱庄撬杠杆,如今大明早已财政赤字,倒挂大明钱庄小两千万两白银。
好在大明钱庄这些日子发展很是不错,各地都有分号,钱庄吸纳了大明大多数的银子,有足够的银子让政府外贷。
适当的赤字对整体的经济运转是有利的,但是朱祁镇还是有种强烈的不安,经济这玩意不好玩,收益大风险也大。
好在目前只有朱祁镇一家银行独大,其他的钱庄什么的信誉在和朝廷银行相比都靠边站,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息钱兑给存户,日渐式微,只有大明钱庄如今发展的很是滋润。
要是再有关税收入,那大明的财政岂不是又能上一个台阶?
一念至此,朱祁镇的心中顿时阴云尽散。
财政,永远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因素,只要有钱有粮,那国家就不会衰败。
历史上大明的朝廷就是穷死的,官员有钱,商贾有钱,地主有钱,独独朝廷穷的砸锅卖铁也凑不出给打到京城下的李自成赔赏钱。
没有钱那什么事也办不成。
朱祁镇一念至此,提笔挥毫起来,要赶紧让于谦回京了,税务司这杆旗还是他扛着朱祁镇放心。
现在建立体系最是费时费力,等后面大明用钱庄里的银票收割全世界的时候,那何愁没有银子。
轻飘飘的一张银票开出去,满世界的货物都会涌入大明来,如此盛况何愁没有银子?
不过大明民间海商如此之盛还是超乎了朱祁镇的想象,这海关设立起来也是麻烦的紧。
看来要对民间的商船加以管制了,经商可以,杨真的船队一部分职能就是保卫航线的,但是总不能朝廷白忙活吧?
大明沿海良港多的是,倒出走私可是要不得的,看来得重新设立一套关税体系,以后关税必须严格落实!
“金英,即刻宣工部尚书江渊进宫!”
朱祁镇心中已经迫不及待,没有什么比这种看着白花花银子流出更让人心痛的了。
金英听出了朱祁镇语气中的急切,心中顿时一惊,就连倭国被灭朱祁镇也只是淡然一笑,现在召江渊如此急切,难道出了什么大事不成?
金英不敢耽搁,连忙迈着小碎步出门传旨。
没让朱祁镇久等,很快殿门口就传来动静。
本来江渊这等重臣应该和其他大臣一样在谨身殿办公才是,但奈何自从自南直隶水患治理完返京后江渊的身子突然就垮了,一直在告病。
朱祁镇也知道抗洪之时江渊没日没夜指挥抗洪,便一直没让其上朝,在家养病。
江渊自己也是胸无大志,做到他这个位子已经是位极人臣,再上一步就是入阁,江渊自觉没有那水平。
如今距抗洪已经过去数月,就算再透支的身子骨也该补回来了,朱祁镇便将他召入皇城看看能不能继续干活。
“臣江渊叩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朱祁镇没有抬头,听声音就知道是江渊,直到最后一个字写完后朱祁镇才放下笔抬头。
“起来吧,江爱卿身子如何了?听闻江爱卿告病,朕心中忧心不已啊!”
看着台下脸色虚白的江渊朱祁镇关心道。
江渊如今不过四十余岁,但近期的重担已经压的江渊喘不过气了,修路架桥,修筑堤坝,已经让江渊的两鬓熬出白发。
这段时间基本上连轴转,要不是休养了段时间估计朱祁镇就能吃席了。
“谢陛下关心,医师说臣这是积劳所致,不打紧,只要修养些日子就可以痊愈,日后注意保养便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