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晚晴回了一句,“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书生气得用手哆哆嗦嗦指着易晚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你,你,你……”
书生的同伴安慰着,“别跟她一般见识,唯小人于女人难养也”。
“干卿底事,不懂装懂,回去多读几年书吧”。易晚晴毫不留情的反驳。
俩个书生落荒而逃。
易晚晴拿了一本《百家姓》、《游记》、《野史》、《三字经》,走到柜台,去结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买这么多,给一个整数吧,十五两银子,就可以了”。
“多谢老板”。
易晚晴感叹道,“不管是今生,还是前世,穷人家读书难啊,费用太高了,也只有读书才能该变命运,要让我们村的小孩都能认字”。
“唐姐姐,我家做了点吃食,送给你尝尝”。
“还是我妹子好,知道惦记我”。
“最近这几天都没时间来镇上了,所以过来看看,有生意了,我就不打扰了,回头见”。
“二叔,你知道哪里有卖石磨的吗,我想买一个,还有打铁铺”。
“我带你去打铁铺,不过卖石磨的在别的村子,回家时顺到去”。
易晚晴跟着易远宏一起去打铁铺,还隔着几米远,就能感觉一阵热浪往身上扑,难怪老人常说,“天下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师傅,我想打这样东西,你能打吗”?易晚晴递过自己画的图纸。
“这个可以打,收你三百文一个,你要打几个,不过要明天才能打出来,你看可以不,还要交五十文的定金”。
“好的,我要打四个,这是我二叔,明天他过来拿,这是五十文定金,你收好,如果打得满意,以后有需要的话,还过来找你”。
“你放心吧,一定让你满意”。铁铺师傅保证。
易晚晴想到过几天就要建房子了,又去买了不少粮食和肉。
易远宏也体验了一把,心疼的感觉,总算是能够了解为什么,大哥不愿陪易晚晴上镇来了,她太能耗钱了 ,还是拦都拦不住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