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危难之际接任梧桐村

百果园 果菓 5326 字 27天前

姜涛领着几个人也来到了旺蔡村,隐蔽在各处观察。【作者话:有好戏了!】真是: 姜涛来到旺蔡村,难道又要搞偷袭? 曾娟人正影不斜,不怕任何不正义!

一会功夫,人基本上到齐了。曾娟说:“梧桐村的乡亲们我们走,去参观辣椒大棚。”给张桂花打电话:“桂花姐,在棚子吗?”张桂花:“在的在的,曾书记你回来了吗?”曾娟说:“我带着梧桐村的村民们来参观你的辣椒大棚,你就在大棚门口等着。”

曾娟领着这些村民来到张桂花大棚前,张桂花早已在门口等侯迎接。“曾书记几天不见怪想你的!”曾娟说:“我也是,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你现在领着大家进你的棚子,你自己介绍你的辣椒种植经历,四年前一个棚子收入多少,现在一个棚子收入多少!”张桂花说:“好的曾书记,”曾娟说:“别总叫书记,叫名字桂花姐!”张桂花说:“人少的时候肯定叫你名字,这么多人还是叫你书记好!”曾娟一看说服不了她,就由她去了。

张桂花一边走一边说:“我种的几种辣椒都是高产的,个头大,长的顺柳,品相好看,这个季节都是卖好价钱的。我这个棚子里,尖椒,柿子椒,麻辣椒,十来个品种,就是给大家参观的,其他的棚子一个棚子一个品种,好管理。四年前我就两个棚子,每个棚子一年两茬蔬菜,也就不到一万五千多元,除去费用,纯收入一万多点。自从曾书记来了,聘请了大学生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一个棚子纯收入六七万,今年的行市可能八万多。”梧桐村民们听了大为振动。

高文良插了一句:“你的十来个棚子今年收入要过百万?!”张桂花说:“是啊!但是我还要付给种植人员工资四十多万,那我还剩五六十万呢”梧桐村民们一片赞赏,都为曾娟的领导竖起大拇指。暗暗寻思自己来年的桃子塑料大棚,在曾娟的领导下也是会收获满满的!人们参观大棚议论纷纷,高文良又说:“那么说你请的蔬菜工一个人一年能挣十万八万的?”张桂花说:“最少的七八万,能干的一年十四五万呢?”村民们又是一片惊讶,出外打工挣五六万了不得了,种蔬菜能有那么多的收入?真可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村民齐来旺蔡,参观旺蔡种菜。 辣椒这种蔬菜,变成许多好菜。 品相好卖大财,大超市卖巨财。 梧桐村也有财,种好桃能发财!

有一个五十多岁的村民叫鲁广平,一边走一边念叨:“看来曾娟这个丫头的确是不简单,要不能从旺甸子乡派到梧桐乡,旺蔡村和梧桐村是两个乡,这么说曾娟是市政府的委派!”鲁广平的话让身边的人都为之一振,还真是的,曾娟的确是市政府派到我们梧桐村当书记兼村长的。【作者话:总有明白人】

一时间,村民就传开了,越传越玄乎。有的传:是市长找到曾娟的,有的话说市委书记找曾娟来梧桐村的,还有一个说是市委市政府共同找曾娟做工作委派到梧桐村的。村民的低声传话,不时的让高文良曾娟听到几句话,曾娟暗笑,高文良敬佩曾娟的工作能力。几个原梧桐村的副村长副书记会计妇女主任和一些村民组长脸上挂不住了,红一陈紫一陈,个个面容难看尴尬不一。

村民们已经从怀疑曾娟到尊重转变到敬重,有的人说话了“干脆不看了,看人家,看咱,真是丢人。旺蔡村离我们梧桐村也不远,虽然是两个乡,就二十几里地。人家的领导怎么干的,我们的领导成天就知道这家吃吃喝喝,那家吃吃喝喝的,就是不干人事!”另一个人说:“行了吧,这会不是把这个能人派给我们梧桐村了,有些领导还不相信人家,鼓动我们反对新来的村官,我看他们就没按好心!”“就是吗,我们不看了,回去搞我们自己的桃子塑料大棚,跟着别人后面吃屎吧!”不看了!不看了!村民们闹闹洋洋往大棚外面走。

曾娟说:“大家已经来了,到对面看看瓜类大棚里的黄瓜、方瓜、南瓜、冬瓜、丝瓜等,看了深受鼓舞的!”大家听曾娟发话了,就进了秦二胖的瓜类大棚。

众人走进瓜类大棚,展现在眼前的是黄瓜,丝瓜,远处南瓜,冬瓜等等,村民们对大棚里的所有的瓜类已经不感兴趣了,都想回到梧桐村听曾娟书记兼村长讲她的第二和第三个重要信息。秦二胖还没来得及讲解,村民退出了大棚,有些人去了超市,有一步分骑摩托车的人已经买了些蔬菜走了。坐面包大巴的人跟着进超市看看。有几个人在梧桐村民身后观察着这些人,曾娟无意中发现了姜涛,曾娟心里一惊:“姜涛今天又来搞事情了?”她稳定了一下情绪,装着没看见,心里想你姜涛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敢为所欲为吧!

对超市最上心的是张巧玲,她进了超市一看,面积很大,足足有五百多平方米,蔬菜展柜一排排的非常整齐,里面有各种绿叶蔬菜,根茎类的瓜类的可以说数不胜数,更神奇的是买菜的人特别多,顾客选好的蔬菜自己去收银台交钱。村民们都买了很多的蔬菜拿回家。张巧玲生意人一下子看明白了,每个专区看了看,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超市的收入她想象的出能有多大的营业额。一幅超市的经营画面,整的巧玲: 看到人家超市兴,自找根源哪不对? 目光短浅学习少,出门观赏思路起。 他山之石能攻玉,改革重塑搞创新。 一场参观新发现,脱胎换骨变新规!

外面旺蔡村的村民围着曾娟问长问短,舍不得曾娟走。她(他)们都是受到曾娟的教育指导下的村民,从一个收入可怜穷村,如今个个都有存款,少者几十万,多者几百万。一些外乡村的村民在自己家挣不到钱,到旺蔡村打工挣钱,一年十万八万的,能干的十几万收入。可以说人心所向,一目了然了。

梧桐村里的沈真新是个老文艺爱好者,学生时代在学校文艺队里,吹拉弹唱样样通。【作者话:为日后梧桐村成立文艺队埋下伏笔。】走向社会在企业里也是文艺人,现在岁数大了,退休在家里,依然不忘文艺生活,经常和搞文艺人联系合作。今天跟随曾娟来旺蔡村考察学习,发现了很多的文艺冲动,这不看旺蔡村的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他就前去观看,有二人转,歌词说的是旺蔡村的变化,有相声讲的是旺蔡村的生活变化,有快板也是讲旺蔡村的变化和赞美曾娟领导旺蔡村的发展的,还有花板舞,秧歌队,都是围绕旺蔡村的变化展开的。在沈真新身边有几个人拿照摄影机在摄影拍照,好像是记者在采访。这就是:

旺蔡富裕真繁荣,吸来无数生意人。 村民自发编新曲,歌词赞美旺蔡村。 人人精神变了样,感谢村官大学生。 致富一人不拉下,从前地痞变化新!

曾娟在和旺蔡村民们告别的时候,姜涛几个人突然挡住曾娟的去路,姜涛目光如豆炯炯有神瞩视着曾娟没说话。【作者话:有看点。】高文良发现姜涛不认识,确挡住了曾娟的路,便大声问:“这位大哥有事吗?”姜涛并不理彩高文良,看着曾娟。很多旺蔡村的村民都认识姜涛,认定姜涛可能听说曾娟要调走,过来找曾娟的麻烦,都围了过来。

小主,

曾娟说:“姜涛,在烟台到大连的船上我就发现了你,今天在这里你要干嘛?”姜涛向曾娟走近几步,低声问曾娟:“你真的要离开旺蔡村去梧桐村?”这时候所有围观的人都为曾娟捏了把汗,场面异常恐怖。曾娟镇定的说:“是啊!所以你今天就来找我麻烦?”只见姜涛双手一抱拳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曾娟一愣,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姜涛这是啥意思?

只听姜涛认真说:“曾书记,我是来找你麻烦的,麻烦您能带上我去梧桐村吗?”曾娟蒙圈了,怀疑的做了个让姜涛起来的手势说:“姜涛你先起来!我是去梧桐村工作的,为什么带你去梧桐村?”姜涛仍然跪着说:“我姜涛非常佩服您,想跟着你去梧桐村能给我一点事情做。我是一个月前就去山东战友住了一断时间,他们开导我,说能遇到像您这样的人实属不易,应该接近您,跟您干点事情!至于船上是偶尔遇到的。我发势:姜涛以后就跟着你干点正事!”

曾娟心里松弛下来说:“姜涛大哥,你能相信我跟顺我,我很感谢!可我又不养闲人,没有这个开资,跟着我没用。”姜涛说:“我不用你养,只要能在你管辖区内找一个活就行。对了,我会种西瓜,种的可好了,在部队里学习的!”曾娟说:“姜大哥,你会种西瓜在哪里不能种,非要跟着我!”

姜涛说:“我和山东战友闲聊时讲到你,他们听了我们当年发生的事,和你来旺蔡村这几年的变化,都非常敬佩你。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人认可我,更别说给我重新发展机会。战友们让在你的工作范围内干任何事情,都能风光再限。而且还可能为我挽回声誉,因为您有这个能力!所以请你答应我,不然我不起来!”

呵呵,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曾娟赶上了。曾娟看了高文良一眼,高文良点了点头,曾娟拉着姜涛的手臂说:“姜涛大哥,起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过了年,正月十五以后你来梧桐村找我,只要不违规不违法,我们可以研究,我说的是可以研究!”姜涛站起身来握住曾娟的手说:“曾书记,有您这句话就行,我不耽误您了,年后见!”说着一个标准的军人礼,曾娟吓了一跳。然后曾娟说:“年后见!”【作者话:曾娟何等的聪明,一个上午参观动作,胜过千言万语。姜涛的出现,又增填了浓浓的一笔。梧桐村民被彻底的征服了!】这正是:

姜涛出现,虚惊一片。本来仇人,如今大变。多亏战友,点拨在先。明白事理,不计前嫌!以往错事,频频打脸。要想翻身,去找曾娟。

干好事业,希望无限。别处努力,恐无人管。贤人身边,提你承担。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洗心革面,为期不远!一场好戏,正在上演!

一场虚惊,曾娟再次向旺蔡村告别。然后告诉其他的梧桐村民下午一点在村会议室集合。高文良心里大喜,看来娟姐还真是有水平,于是主动开车,曾娟坐在高文良驾驶的车往梧桐村走了!这时的高文良心情豁然开朗,满心喜阅!暗想,曾娟姐真行,有很强的领导力和感染力,敬佩之意由然而生。也哼哼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小曲子,曾娟看着高文良笑在脸上,自己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