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在战斗中,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双火力能够提供的战术选择就多了很多。
当然,两侧的副炮就会取消,这样的设计就代表着,这种战舰将专为太空作战而考虑,不再考虑对地支援攻击这类作战任务。
不过这华山级舰艏安装的电浆炮是有讲究的,也是目前让章成铭与战争研究院们讨论很久的一个问题。
纠结和讨论的原因主要是安装怎样的电浆炮。
或者说,是怎样的电浆炮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都知道战争研究院的作用就是研究战争的发展和方向,为今后作战提供战术指导,以及武器研究发展的方向进行摸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如果这一步出错,那么对于后面武器装备,战术训练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未来的战争中遭受惨痛的损失。
章成铭和他们这些研究员们不能不小心谨慎!
如果是单纯的安装同样的电浆炮一切倒简单了,但既然要装,那思路为啥不拓宽一点,为啥要拘泥约束住思维呢?
为啥不装一门口径和威力更大的呢?
甚至为啥不能安装具有更高转向、瞄准能力的电浆炮呢?
这两种想法,不管怎样的设计,其实都是有它们自身先天的优点和缺点。
当兵的,都希望自己的管子比对手的更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总希望己方的火力和口径比对方更强更猛,按照华山级战舰目前的尺寸和内部存留的冗余空间,在艏部完全可以使用缺口式的大口径电浆炮。
这种缺口式电浆炮就是将舰炮和舰体融为一体,就像各种科幻绘画、动漫作品中,战舰的艏部形成一个长长的U字口,电浆球是直接在这个U管道内形成的,这个口径……
可比用四根导轨生成的电浆球大多了!
理论上,只要核聚变反应堆与蓄能电池堆的够多,三五米个头的电浆球都不是问题。
但是这种设计看似很威猛,但也有一个致命BUG,就是给战舰瞄准系统带来极大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无法能够提供精确瞄准。
道理很简单,这种电浆炮是和战舰融为一体的,它的打击方向就是和舰体的轴向线一致,船身对着哪里……电浆球就打到哪里。
而战舰尺寸体积又那么大,还要精确到角秒级别调整艘战舰的姿态去瞄准……
如果只装备这种缺口型电浆炮的战舰在瞬息万变的太空战中……
从这两次的演习里就能知道,基本上就是两炮死!
除了对远处敌方打的第一发,以及中间距离来一发串射霰弹后,只要对手一近身就是个死字。
不过万事并不绝对,没有烂武器,只有不会用武器的人。
缺口式电浆炮缺点很大,单纯安装缺口式电浆炮肯定不现实不理智,但如果一头是缺口式电浆炮,而另一头是带有一定旋转角度的传统电浆炮呢?
老子我打完两发大炮后立刻把缺口式电浆炮当推进器启动跑路,然后调头用活动式电浆炮怼着后面……
追兵看到后心里肯定在说MMP!!
这种设计思路灵活不?
即满足了巨炮上舰的需求,又弥补了缺口式电浆炮的近战与不灵活的短板缺陷。
而另外一种设计思路,就是章成铭刚刚拒绝陆英豪继续承担的那个升级电浆炮更大转向瞄准的任务。
一个具有高度转向,更大精确瞄准范围的电浆炮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章成铭也不可能只满足2度的高精瞄准能力,他和军人一样,都恨不得咱们的战舰具有全向精确打击的能力。
小主,
只是这个技术发展过程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的,陆英豪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关键第一步,至于后面从1到100,就交给其它人去慢慢累积完成即可。
在他的思路中,旋转式电浆炮在几年后,基座旋转范围能达到100度,炮口高精瞄准至少要达到20度这样的理想值。
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值,整个电浆炮就能如同一个摇头晃脑的火力点,在自己面朝的方向区域内就能完全自己攻击目标,不用再依靠战舰的辅助转向就可以轻松发起瞄准和攻击,形成一个大范围的火力作战半径。
在太空战中,火力作战半径指的不再是飞机这类能飞过去,然后巡逻一段时间然后再飞回来的作战半径,而是单纯就是指电浆炮能发起准确攻击的作战半径。
甚至它能战舰的炮台一样,侧过身子对战舰两侧发起攻击。
如果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那前后都撞上这样的电浆炮……
一艘战舰基本上就上下左右全向360度成一个圆圈无死角的形成了打击圈,在这个作战半径内,想冲过来的对手得要付出惨痛的伤亡代价。
说句开玩笑的话,因为电浆炮也是粒子发动机推进器,这样双头舰炮战舰,连特么的辅助发动机都不用安装了!
想要侧推的时候只需要前后两个炮塔转过90度就行!
虽然这只是个玩笑话,辅助发动机肯定是不能偷工减料的,但从这个笑话上看,也说明了这种全向式的舰炮能带来怎样的火力攻击范围。
而这种舰炮就被章成铭命名为全向式活动电浆炮。
可以说,一个缺口式电浆炮,一个全向式电浆炮,这两种电浆炮是未来电浆炮的发展研究方向,缺口式满足口径和火力强度,全向式则是满足了灵活和大广域攻击需求。
按照这两种电浆炮的发展思路,中端战舰最优解的方案自然就是一头安装缺口式电浆炮,一头安装全向式电浆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