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十分通俗易懂,就是告诉周边各国,十天之内派人传来文书,表示拥护大唐政策,不然她和大军顷刻即至,届时若是亡国灭种,后果自负。
“对了,言辞激烈一点儿,狂妄一点儿,最好让他们听话的少一点儿。”
毕竟大唐也挺缺人的,尤其是边关各郡。
多点儿不听话的,她就能多灭几个国家,到时候那些国家的人口都是大唐的,反正她已经提前通知过他们了,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儿,灭国也不赖她。
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也。
李白眼前一亮,不过几个呼吸便提笔挥毫,行云流水的写下一篇文章。
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狂放不羁,他的文章也和他的人一样,那自信跃然纸上,无处不彰显着他作为盛唐文人的傲骨。
合胃口,太合胃口了。
此时的明瑶早就忘了自己对李白的一系列贬低,现在已经开始亲切的叫上了太白,那亲近的劲头跟当初求着李隆基给她讲兵法时候一样,看的王忠嗣一阵恍惚。
多少年了,自从她和李隆基熟悉了,发现李隆基对她多次退让以后,她就开始横行霸道了,和她同龄的,无论什么身份都得听她的,哪里还见过她和别人拉近乎。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明瑶还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
此时,王玄策和明泽同时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李白身上有什么值得明瑶惦记的,她要算计点儿什么呢?
其实明瑶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只不过这次出门走的急,再加上第一次出征没有经验,少了个写战报的文官罢了。
她一直在那儿挑合她心意的将士了,哪里记得写战报的事儿啊!
要不是打着压榨所有劳动力的心思,让李白给她写檄文,她都忘了可能还有战报这回事儿了。
她心里还嘀咕呢,她不靠谱怎么王忠嗣还能不靠谱呢,也不提醒她一下,看来她还是得指望自己,不能因为有其他人就理所当然的放松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