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快看他走了,并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可不是嘛!遥想当年,那天灾不断,人祸横行,老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可这朝廷啊,就像那缩头乌龟一样,连个响屁都不敢放一个!如今呢,好不容易咱们大家齐心协力,咬着牙挺过来了,这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瞧瞧这城里,比起从前不知热闹繁华了多少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该死的朝廷居然跳出来,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地坐享其成,把咱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成果据为己有。哼!这天底下哪有如此便宜的好事儿?依我看呐,咱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这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百姓们愤怒的议论声。大多数百姓心里那个气呀,根本咽不下这口气。他们觉得朝廷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天理难容,太不公平啦!所以一个个都嚷嚷着要把自家的孩子送去参军,和朝廷死磕到底,非得争出个是非曲直不可。

不过呢,人群之中也有那么一小撮人,思想实在是太过迂腐陈旧。这些人总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硬拼弄得两败俱伤、民不聊生,还不如早点归顺朝廷算了,也好避免更多无辜生命惨遭涂炭。

然而,所有这些事情如今都已不再那么至关重要。最为关键的是,朝廷派遣的大批兵马已然行进在路途之上。那位身负皇命的钦差大臣周光,则与他的管家老胡一同踏上归途。只见他们两人步履蹒跚、走走停停,显得极为艰难。一路上,甚至沦落到不得不靠乞讨为生的地步。就这样一路行乞,最终总算回到了州府衙门。

抵达州府之后,对于周光而言便如同归家一般亲切。经过一番周折,经历了严格的身份确认流程后,他终于得以成功脱离险境。紧接着,周光毫不犹豫地亮出了自己作为钦差大臣所拥有的尊贵身份,并迅速调集起州府内的全部兵力。

尽管此地的总兵心中对此颇为不满,满心的不情不愿,但面对钦差大人的威严,他深知此事绝非儿戏,根本无法违抗命令。于是,纵然心有不甘,这位总兵也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命行事,率领着五千名所谓的“兵马”匆匆赶赴前线去平定叛乱。

话虽说是五千之众,但实际上真正具备战斗力的士兵数量远不及此。其中那两千多人基本属于后勤补给部队,其战力水平与普通民兵相差无几。而剩余的三千人中,又有多达二千五百人为步兵,另外还有五百名骑兵。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千五百名步兵当中,还细分为刀盾兵、长枪兵以及弓箭手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兵种。不仅如此,此次出征队伍里还额外加入了一名极不情愿参战的总兵。至于为何要说他不情愿呢?自然是因为这场战事来得太过突然,且他本人对于能否顺利平息叛乱毫无把握。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总兵对水陵城所在之地可谓了如指掌。虽说此地距离他较近,但这仅仅是相较于其他地方而言。若想从州府调兵遣将前往水陵城,他必须要跨越两座高耸入云、地势险峻的大山,其间路途长达数百里之遥。而且,在这段漫长的征程中,他们还要依次渡过三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总之,这条行军之路充满艰难险阻,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对于这支军队来说,艰难跋涉或许尚可忍受,然而至关重要的是后勤补给能否及时跟上。那些负责押运粮草物资的民兵们需从州府启程,沿着这条崎岖难行的道路艰难前行。一路上,他们不仅会面临道路艰险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倘若时运不济,甚至还有可能遭遇穷凶极恶的土匪袭击。因此,这位总兵内心深处极其不情愿卷入这场麻烦之中。

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可他却毫无办法。只因那位钦差大人正率领着隔壁州的总兵及其麾下兵马紧随其后,作为强有力的支援部队即将抵达。在此情形之下,总兵只得硬着头皮带领所属部队缓慢前行。其行进速度之慢犹如乌龟爬行一般,每拖延一秒钟都仿佛是在宣泄他身为“上班族”的满心愤懑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