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妃紧锁着眉头,沉默不语,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藏着无尽的忧虑与不甘。赵成宇站在一旁,却能清晰地捕捉到从她心底传来的声音,那声音带着一丝决绝与无奈:“难道非要我也化作一缕亡魂,这些以夷族之名发起的抗争才会彻底平息吗?”这心声如同寒风中的低语,让人心生寒意。随后,是一连串细碎而愤懑的嘀咕,夹杂着对命运不公的咒骂,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打着赵成宇的心房。
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讽刺与不解:“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总能找到一万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野心辩护。但我不明白的是,他们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自信,仅凭拉拢几个乌合之众的民兵团,就妄图挑战郡守的精锐之师,甚至梦想着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黄龙?更可笑的是,他们竟然还妄图用谎言编织的美梦,诱骗这些无辜的民兵成为他们的炮灰,将自杀式袭击视为荣耀,真是比真正的刺客还要可悲。”
赵祺儿在一旁听着,初时因赵成宇这番直白而尖锐的言论感到震惊,但随即,她想起了过往的种种,眼神变得坚定。她解释道:“皇上,当年我们为了救出夷妃,可是经过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剿灭了数个意图利用夷妃名义作乱的邪教组织,才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得以进入京城。如今这番情景,不过是那些野心家故技重施,企图利用无辜的村民和民兵,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这些村民,他们只是被蒙蔽了双眼,成为了他人手中的棋子。”
赵成宇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与坚定。他意识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面对邪教与野心家的阴谋,都需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果敢的行动。
赵成宇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缓缓说道:“也不好把这些村民都绞杀了,回头那些本就贫瘠难以耕种的山田,若是真的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去料理,今年的粮食收成怕是要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不仅村民们的生活会更加艰难,恐怕连整个郡的粮食供应都会受到影响。该怎么办才好呢?”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焦虑,显然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然而,苦思冥想许久,赵成宇仍未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决定先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于是打发夷妃和三少爷回后宫去了。待他们离开后,赵成宇才转头看向赵祺儿,眼中闪烁着新的想法:“你看夷妃本也不是真正的妃子,到了这个年纪,我们肯定是要把她嫁出去的。要不我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人跟她相亲,最好是能做郡守的人选,然后给夷妃赐一个公主或者郡主的头衔,把那边封为她的封地。这样一来,郡守就成了她的夫君,这些地区也就自然成了夷公主的子民。这样一来,他们不就不再想着起义了吗?”
赵祺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陷入了沉思。她理解赵成宇的用心良苦,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她缓缓说道:“这么想当然是好的,可是这驸马的人选谁合适呢?既要能胜任郡守的职责,又要能与夷妃和睦相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成宇闻言,也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深知赵祺儿所言非虚,但又不愿放弃这个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说道:“或许我们可以从朝中挑选一些有才能且品行端正的年轻官员,让他们与夷妃见面,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同时,我们也可以暗中考察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能力担任郡守一职。”
在后面被当做空气的太子,默默地看着父王赵成宇和母后赵祺儿都将目光转向他,脸上带着期待与询问。他心中暗自思量,既然父王和母后都在为此事烦恼,那他作为太子,自然也要出一份力。于是,他开口提议道:“那我在太子府办个宴会,把朝中那些比较年轻的官员都邀约过来,你们在屏风后面悄悄看看,如何?”
赵成宇和赵祺儿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他们没想到儿子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这确实是一个既不失体面又能仔细考察人选的好办法。于是,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也就是第三日的晚上,就到了太子府盛宴的日子。夜晚降临,太子府前的大街被精心布置的灯火照得通明如昼,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挂起,五彩斑斓的光芒映照在石板路上,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喜庆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