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130 字 11天前

窗外,阳光愈发耀眼,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射出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一幅奇幻画卷。

前来视察的官员身着绣有精美蟒纹的华丽官服,头戴笔挺乌纱帽,帽翅微微颤动,更衬得身姿挺拔。

他神色凝重,迈着沉稳步伐走上讲台。

一阵微风拂过,轻轻吹动他的衣摆,增添了几分庄重。

官员先是双手抱拳,向台下学子庄重行礼,随后目光如炬,缓缓扫视台下每一张面孔,继而声若洪钟:

“诸位学子,当今大唐,国力鼎盛,疆域辽阔,四方来朝,繁华之景恰似高悬天际、光芒万丈的骄阳,正处于如日中天之时。然而,太平盛世并非一劳永逸,欲使其绵延不绝,就必须有贤能之才挺身而出,如中流砥柱般辅佐君王,共铸宏伟霸业。而科举之路,便是你们大展宏图、报效国家的康庄大道。在此路上,凭借学识与智慧,你们将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栋梁。望尔等勤勉奋进,日夜苦读,珍惜时光,莫负青春韶华。他日,必能金榜题名,荣耀加身,与我等一同共筑大唐辉煌,名垂青史,为后世敬仰,为国家倚重……”

官员的话语如重锤,声声敲在杜甫的心坎上。

杜甫静静地站在人群中,虽位置不显眼,但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官员身上。

他微微仰起头,脖颈泛红,眼神中透露出炽热光芒。

此刻,他心中仿若燃起熊熊烈火,热血如汹涌浪潮在血管中奔腾翻涌。

“原来,这便是我一直追寻的报国之路!科举不仅关乎个人荣耀,更是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的契机。”

就在这时,前排一位学子激动地站起身,脸涨得通红,大声问道:“大人,科举之路艰难重重,我等如何在众多学子中崭露头角?”

官员目光温和,微笑着回答:“唯有勤奋钻研,博古通今,对经史子集了如指掌,且能将所学灵活运用,关心民生疾苦,洞察国家局势,方有机会。”

一位梳着发髻的学子接着提问:“大人,那如何做到关心民生疾苦,洞察国家局势呢?”

官员捋了捋胡须,目光深邃,缓缓说道:“需走出书斋,游历四方,亲眼目睹百姓生活,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关注朝堂政令,分析天下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