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宪文作为北洋旧军出身的老江湖,这么多年城头变幻大王旗,他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倒不是因为他比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这些北洋名将更能打,而是关键在于两个字——谨慎。
从答应助剿四明山游击队时起,毛宪文就开始搜罗游击队之前几战的详细情报。
打了半辈子的仗,人老成精的毛宪文早就不相信官方途径的战报了,一个字儿都不信,要是按照官方战报的统计数字,四明山游击队早该被轮歼了几遍了,哪里还需要他的15师出马。
进抵嵊州后,毛宪文就有意的让手下的官兵和浙保二团的人广泛接触,很快就从溃逃回来的败兵那里打听清楚了前几战的详细经过。
在复盘之后,毛宪文也不得不承认游击队这几战打得相当漂亮,看得出对方的指挥官非常善于利用内线优势进行奇袭、伏击和快速兵力转移。
在毛宪文看来,就算换自己来指挥浙保二团也很难做得更好,最多是不会像张大为那样中了假和尚的诱敌之计,能让游击队的伏击没那么容易罢了。
反复思考成熟后,毛宪文才下令各部朝着预定出发阵地集结。
各方情报迅速地就汇集到了赵骥的指挥部案头。
“这一仗有点意思”,赵骥把情报递给杜斌彬,“这个新编15师的出发阵地居然只有嵊州一地,你看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杜斌彬不熟军事,他粗略看过就递给刘焕、陶旺等中层指挥官挨个传阅:“大家都议一议吧”。
山区围剿重在能压缩游击队活动空间,把他们挤到一处狭小的范围内,所以国军历来进山清剿都是采取的多路合围的战术。
这套战术当然没错,是符合山地反游击作战的客观规律的,国军多次围剿失败的原因从来都不在战役战术层面。
这次毛宪文单走嵊州一路,大违兵家常理,包括赵骥在内的众人都有些猜不透这个北洋老将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