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东路的江宁府内,此时旗帜飘扬。高俅等一众将领听着从苏州逃窜而来的朱勔的讲述,脸色极为难看。
他们谁都没想到,方腊的叛军竟发展得这般迅速,大军刚抵达江南东路,尚未踏入两浙路,两浙路就几乎被叛军给攻陷了。
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东路作为大宋的腹地,境内驻军数量相对较少。每路大约驻有禁军5000人,若将地方水军以及厢军一并计算在内,总计约三万人 。
彼时,方腊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两浙路内的禁军在其凌厉攻势下纷纷溃败。
如今,两浙路的禁军已全然瓦解,仅有2000水军侥幸突出重围,逃离了两浙路,辗转来到了江宁府。
高俅眼见方腊义军势力强盛,心中焦急,准备下达军令,调集江南东路的军队赶赴江宁府。
江宁府府衙大堂内,气氛凝重。江南东路都转运使杨察听闻高俅打算将江南东路的军队全部抽调至江宁府前线,顿时心中一紧。
他身为江南东路的都转运使,倘若江南东路被方腊的叛军攻占,到时他定然难以逃脱朝廷的惩处。
他急忙拱手抱拳道:“高大人,此计万万不可!我江南东路与两浙路相邻,如今两浙路已然局势动荡。倘若再将各州府的军队尽数抽调,无疑是给叛军可乘之机,江南东路恐将陷入危局啊!”
“叛军势大,杨转运使难道不知晓吗?只有汇集江南各路的军队,一同击溃叛军,方能保江南安宁。本帅身为朝廷任命的宣抚使,有调兵之权,不必再多言。”高俅说道。
随即,高俅以宣抚使的身份向江南东路内的各个驻军下达了军令,命他们迅速集结于江宁府。
杭州城内,方腊得知朝廷平叛大军已抵达江宁府的消息后,脸色凝重。他清楚自己的义军虽然人数众多,可与朝廷训练有素的军队相较,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于是,方腊带着石宝、邓元觉率领八万义军朝着两浙路的润州进发,同时,他给驻守在苏州的王寅、厉天闰,以及驻守在湖州的司行方、庞万春等将领传信,令他们各自率领五万义军汇聚润州,并命自己的侄子方杰带领一部分义军镇守杭州。
江宁府,高俅的调军命令下达之后,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两路的驻军纷纷拔营起寨,向江宁府聚集而来。
其中,淮南东路共有 8000 兵力,包含 5000 禁军和 3000 水军;淮南东路则有 1 万人马,分别是 5000 禁军和 5000 水军。高俅将两浙路、淮南东路、江南东路的三支水军合并,组建成了一支万人规模的水军。将三路之内剩余的禁军整合为一军,交由心腹李虞侯统领。
此时整个江宁府总计有 10 万朝廷大军。高俅见各路兵马已集齐,打算率领兵马从江宁府直捣义军的老巢杭州城。
军帐大营之中,虎翼军都指挥使焦龙听到高俅欲直攻叛军的打算,急忙拱手道:“大帅,如今叛军势头正盛,我等朝廷虽有十万大军,可倘若贸然进攻,极易被叛军围困,还望大帅三思。”
高俅闻言,冷哼一声说道:“焦将军,我看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拢而来,能有什么战斗力?和我朝廷的精锐相比,纯粹就是土鸡瓦狗。莫非焦将军跟随武植在西北作战时,把胆子给练小了?”
说完,高俅满脸都是不屑之色。旁边的捧日军都指挥使邱岳、天武军都指挥使周昂听到这话,纷纷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