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王羽特意定下参军的福利,比如多分田地,可以免除一些苛捐杂税,这样,每家所交的税就会变得少很多。
不仅如此,如果士兵在战场上立下很多的大功,那么他肯定也会升官,王羽特别规定,只要是一个伍长,每个月就会补助五十个五铢钱!
什长则是一百个五铢钱。
都伯则是两百个五铢钱。
屯将则是五百个五铢钱。
至于曲军候一职,那已经是朝廷正式编制,秩皆为比六百石。
就这样的福利待遇,如果还不去当兵吃粮,那真是跟大傻子差不多,所以招兵消息一出,无数并州之地的青壮男子,纷纷争着抢着前去报名。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并州军这次招兵的人数有限,一个萝卜只有一个坑,万一跑得慢落后了,那就只有被别人抢先的份。
这也代表,他们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也亏的王羽这些年的发展,让并州的经济水平,丝毫不逊色于关东的一些大州,老百姓自然感念王羽的恩德。
尤其是,这次招兵,很有可能是参与河套之战,如此光宗耀祖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不参与?
所以,这导致了,整个并州九郡出现了这种,百姓争抢着当兵的现象。
那些流民见此情况,更是卯足了劲,他们本来就是流民,在并州没有什么根基,如果不抓住这条出路,那他们祖祖辈辈,可能就是一个种地的。
升官发财,荣华富贵,但凡只要是个人,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不然,为什么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后,会有那么多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就为了跻身官场,摆脱普通百姓的生活。
………
河套之战,王羽的并州军,总共有着二十五万大军,但在三个月的战斗之中,也是损失了三万七千多人。
而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一万多因为伤残,无法参与接下来战斗的士兵。
这些个士兵,能够在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固然有着几分运气在身,但自身的经验和实力也不容小觑。
绝对都是老兵中的精锐。
当个伍长、什长这类,军队之中的基层骨干成员,基本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对于这些人,王羽自然清楚他们的珍贵,所以并没有让他们就此退役,而是编入郡兵之中,有的则是编入县兵之中,或者是安置在衙门。
总之,这一万多人,虽然不能参与河套之战,但是却能发挥自己的余热,训练各地的郡兵以及县兵部队。
他们虽然不是战兵,享受的资源也少,但战斗力并不弱,将这些骨干插入后,只要稍加训练,在历经战场上的厮杀,就能成为一支精锐部队。
所以,王羽特地从并州九郡的郡兵、县兵里面,特地选择三万大军,充入战兵之中,在这段时间里教加以训练,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河套之战。
所以,王羽和慕容恪等人,经过合计之后,对于此次招兵,进行以下的调整,招兵总数只招募十万之众。
其中五万人,要补充到郡兵和县兵部队中,作为并州军的预备部队,而剩下的五万大军,挑出两万大军,作为南下的基础力量。
至于剩下的三万大军,则作为河套之战的预备部队,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再商量好这些事情后,招兵如期举行,可谁也没想到,并州百姓从军的情绪,居然会有着如此的高涨。
主动报名的参军人数,竟高达五十万之众。
这一切,应该就是王羽在河套之战,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这才让许多的热血男儿,想要加入王羽的麾下,从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此刻,王羽陷入了,辛福的烦恼中。
他幸福的是,参军人数有着五十万人,就算是成功刷掉四十万人后,能够存留下来的,必定是精锐中的精锐。
到时,并州军的整体战力,定会大幅度提高。
在慕容恪,薛仁贵等一干名将训练下,必能将他们训练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
只不过,王羽现在唯一烦恼的是,该怎么刷去这四十万人,哪怕王羽钱多,仅凭着一州之力,也是难以养活这么多的军队!
这会透支并州的战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