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汉王朝的两次党锢之祸

待一切妥当后,王羽等人便准备从太学去,不过他还是让蔡邕回去,毕竟他若是和王羽当众这么熟套,难免引起皇帝的不满。

送别蔡邕后,王羽一行人便往北行上一段,径直前往洛阳城南郊之地,那里就是太学之地。

不过,对于这座可以容纳三万余学子的地方,王羽还是有着很大的兴趣,自然对其进行观摩,发现其高低错落的建筑鳞次栉比,足有几千间之多,隐然一城之貌。

而且,此处的风景之色也很不错,为了提高文化涵养,有专门的人在道路两旁种满槐树、柳树、还有大片的竹林,学子三五成群聚在树下交谈!

这中间参与之人的年龄,也是百花齐放,有和王羽年龄差不多的总角之人、还有和盖胤差不多大的束童子,又有已经到了弱冠之年的儒者!

不仅如此,就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花甲的老者也在此列。

不过,他们都是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他们的年纪,到底有多大,他们身上穿的衣袍都是非常统一,那是玄色方领长裾衣袍。

“同样的制服,看来在古代时就有了校服这一玩意,后世的那些砖家可以闭嘴了,因为老祖宗也是很开化的!”王羽看到众人穿的校服后,在心里暗暗笑道。

对于太学这所学校,王羽也是敬仰已久,因为他在后世,多次听到历史学家,言曾经的太学,聚集着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上不负当今天子,下不负生平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满怀理想,不避利害,敢于直面天子,上书献言。

只不过,随着十几年前的党锢之祸的发生,太学的发展也是陷入了低迷状态,再也没有出现那种强力的人物。

小主,

王羽等人一路行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感到学子身上缺少了一些东西,直到秦琼开口,众人才想起这个词,那就是朝气!

在第一次党锢之祸,当时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百姓所认同的“贤人”。

甚至,度辽将军皇甫规以没有名列“党人”而被捕为耻,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

桓帝没有理他!

其实,从影响来看,士人除了免官并没有遭受损伤,最后,桓帝窦皇后的父亲槐里侯窦武,为城门校尉,他名列三君,同情士人,于次年(即公元167年)上书求情。

同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宦官王甫等人也为党人的言辞所感动,取消了对他们的酷刑。

最终,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无论在怎么黑桓帝,都不得不承认,他造成的党锢之祸,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不过,第二次党锢之祸,就不一样了!

不仅是大臣横死,就连太学生也是死伤无数,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

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八俊”之一的张俭,此前曾得罪宦官,因为选择四处流亡,在路途上,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每户人家即便知道会引来杀身之祸也愿意收留他!

张俭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逃亡塞外。

但也因此导致收留他,而被追究灭门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宗族亲戚都被杀害,郡县因此残破不堪。

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