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宏渠

除了文付在学识上出众,在巴蜀郡这一带小有名气不说,更受当时益州一带推崇。

再加上祖上名望,所以能在洛阳城里谋得职。

要说祖上文翁,在西汉时候可是一代大儒,担任蜀地郡守期间,不仅仅在蜀地传播了中原文化,更是突破重重阻碍在蜀地创办了第一所官班学校。

让蜀地子弟入学,当地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子的积极性,先祖更是亲自教学。

正因为有先祖的大力推行教育,让蜀地民得以教化。

文翁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巴蜀地区的传播与交流,还为巴蜀人民打开了一扇走向外界的天窗。

无论是好学的风气,还是经济发展,都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助力。

这或许就是文氏一族的后人能够在先辈离世后,仍未受到当地人排挤的原因吧。

提到此处,文淑不禁回忆起上学时期历史课本上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官办学校“文翁石室”。

即使历经数千年,巴蜀人民始终没有忘却文翁为他们带来的福祉,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他们将“文翁石室”一直传承至今,已经兴办了数千年之久。

文淑未曾料到,自己竟有幸成为这位伟大人物的后裔。

“大兄,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会流落到这等偏远之地呢?”

身为文翁的后代,实在不应沦落至此。

“你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许是回想起先辈们在过去几百年间,因战乱而辗转避乱的艰辛历程,文兄的声音充满感慨。

“先祖虽然对蜀地有恩,但到底时间久远,更何况所谓恩情人走茶凉,更何况我们这些隔离好几百年的子孙,先祖的恩泽对读书人来说有莫大的恩情,但对普通老百姓”

“特别是战乱时候,就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