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激烈的利弊权衡,式靡最终缓缓开口说道:“罢了,你们去吧。但一定要记住,能救则救,若是情况危急,千万不要勉强,一定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窦扬和晁钊郑重地点了点头,他们转身挑选了四匹最为强健耐操的战马——他们商量着在路上交换着骑乘,以保持最好的状态。为了保证马匹的体力,他们除了三天的干粮和一天水,只带了把轻便武器,一切为了让马儿能够跑得更远、更快。
准备就绪后,两人骑着马,向着汉军离去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快马加鞭,一刻也不敢停歇,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与汉军有关的踪迹。
追了许久,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汉军在前方扎营暂歇。他们没有生火,显然是人员快速用餐,让马匹短时休息,然后选择继续赶路。两人小心翼翼地远远绕开汉军的营地,朝着大戈壁的方向继续前行。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等待他们的不知道将会是怎样的挑战和未知,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朝着目标前进,只为了那心中的一份执念和情义。
从河心洲谈判破裂以来,漠南的战火愈演愈烈。伊稚斜这段时间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收拾各路残兵败将,同时整合着后方陆陆续续赶来的援军。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那之前被汉军打得狼狈逃窜的右大都尉,居然也奇迹般地收拢了一万多人马。尽管他们此刻军心涣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攻,但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在逃命方面还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能力,他们的队伍在混乱中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且战且退。
伊稚斜心中清楚得很,如今在这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在万分危急关头真正能够依靠的核心力量,真正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唯有自己的近卫营那三千精锐之士。
长时间的奔波与战斗,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人和马都已经到了极限。走着走着,伊稚斜抬头望去,只见那太阳渐渐西沉,眼看就要下山了。无奈之下,须卜涛只得在周围寻找了一座小山作为倚靠,决定就地扎营,让士兵和马匹稍作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明天再继续前行,期望能在这绝境之中寻得一丝生机。
另一边的卫青在匈奴南大营经过一番精心部署后,派遣了各路人马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分头出击,而后自己则亲率中军八千人,宛如一把锐利的钢刀,挥兵直入,向着匈奴人逃窜的方向勇猛追击。他们马不停蹄地又往前赶了好几百里路,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紧紧咬住了这一股匈奴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卫青追上匈奴军队的时候,立刻展现出了一位卓越将领的冷静与果断。“稳”字当头,当下便有条不紊地指挥士兵扎住营盘,为了防止匈奴人的突袭,他下令在营地周围用武刚车进行四面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