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皇帝临阵换帅,但除了我,还有谁能平定贵州?”
王焱站在娄山关最高的碉楼之上,遥望贵州大地,背负双手,意气风发。
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看的身后一众将领、官员暗暗敬佩。
“传我令,迁杨氏族人于桐梓,好生善待!”
“遵命!”
洪鹤抱拳应道。
“大人,桐梓距离播州太近,若是杨氏妄图死灰复燃,恐难有制衡?不如将他们送往京师或者奉节。”
马洞锡建议道。
“眼下贵州未定,此时便将杨氏迁的太远,其他土司必然心生惧意,抵触我大军,不如放在桐梓就近看押。”
王焱解释道。
其实送到奉节看管是最合适的,但奉节城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尤其是上次刺杀的事情还没水落石出,这个时候将杨氏族人送到奉节,万一遭到暗杀,播州已经归顺的将卒,肯定会军心大乱。
“大人深谋远虑,属下不及也!”
马洞锡恭维道。
“好了,少拍马屁,多干实事。”
王焱笑道。
随着杨氏归顺王焱,标志着播州土司彻底落幕。
无数播州头人,纷纷前来投奔王焱的贵州军,希望王焱能将大理军赶出播州。
这与大理军在播州境内烧杀抢掠不无关联。
汪洋收编这些播州头人的队伍,从中挑选精锐,尽数编入遵义军,遵义军进一步扩充,人数达到万余人。
依靠海龙屯的财富,王焱索性将在奉节城的制造局迁到海龙屯,改制造局为军器所,打造最优质的铁甲、兵器和战争器械。
对于高元想要分走海龙屯一半财富的想法,王焱不予理会。
高元见自己的信石沉大海,便知道王焱这厮是不想搭理自己。
那么庞大的财富,全被王焱吞没,换做谁都无法接受。
段太明连日来,不断派人来询问高元,大理军已经打下了半个播州,为何不将播州的财富运回羊苴咩城。
杨氏统治播州数百年,积累的财富一定是个天文数字,只要大理得到了这批财富,再扩充一倍的兵力,都不是问题。
然而杨氏却将海龙屯献给了王焱。
等高元将此事禀报给了段太明,段太明也是气急败坏,大骂王焱背信弃义。
他当即下令,命高元强攻海龙屯,务必要将海龙屯夺回来。
同时,在宰相高义建议道:“陛下,臣素闻王焱在周廷,遭皇帝猜忌,此次能被派来贵州,多赖太子柴轩从中斡旋,如今他得了海龙屯,便忘了与我大理的盟约,实在可恶。
不如将我们之间的协议公之于众,如此一来,贵州土司对他心生怨恨,而周廷皇帝必将勃然大怒!撤换王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