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的苏月突然在一床棉胎里找到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手帕包,她满脸开心的咧嘴笑,从橱里头站好,快速打开手帕,里面有一卷起来的花花绿绿的纸票还有一分五分的硬币。
苏月龇着牙笑嘻嘻的用手指拨了几下,呢喃自语:
“嘿嘿,这里大概差不多有二三十几块钱吧?不拿白不拿反正这笔钱也是留给我的。”
她赶紧把手上的手帕包给包好后赶紧塞进自己的手提布包里头。
苏月赶紧把橱里翻乱的衣物被子啥的全都恢复了原样,她关上柜门后又跑到她妈妈杨丽萍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的缝纫机跟前,笑得更厉害,她把自己的手提布包拿下来放在缝纫机台面上,开始双手钳住缝纫机板两边的窄边直接搬到左边往地上一放。
苏月就弯腿蹲下,伸手在缝纫机位置的地上敲了敲地上的砖头然后她的手停在了一块松动的地砖上面。
“原来还是在这里!嘿嘿嘿~”
她就挪开了那块砖头。
她们家的每个住人的房间的地面都是用一块块砖头铺着的,堂屋里的地面还是压实死板板的泥巴土,在这个年代水泥和黄沙是很难弄到的,价格也不便宜,想要盖房子还需要层层向有关部门打申请批条子才能买的到。
苏家的房子是苏爷爷在世的时候是棉纺厂分给他们家的,厂里分的都是四五十年代那些地主和资本家没收家产下放后留下来的青砖黑瓦老旧的房子。
棉纺厂分的老房子的时候都是以车间组别为家庭单位,房子也不多,所以一组到十组都是几个家庭住在一座院落里头,这些家庭分的房子面积啊房子建筑造型都是一模一样的。其他的组别都分到单独的一间老房子住也不集中在一块。
苏爷爷家以前是和另外两家人住在现在的这个老房子里的,后来人口变多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多了,时间久了另外两家人的儿子们也分到了一套单独的房子,两家人都是因为能单独住才搬走的。
苏爷爷和苏奶奶二人当然不想让其他家的人搬进来和自家人住在一块,那时候夫妻二人还有干劲儿,在一起商量把农村自己大儿子苏振国和二儿子苏振兴二人的户口迁到自己的身边来,让二儿子苏振兴在城里读书上大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爷爷和前头第一个发妻董玉竹在苏家村生活的时候二人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孩子都成年了,两个儿子都到了十八岁就早早的结婚了,女儿也定下了一门亲事,
那时候的男女结婚都挺早的,这三个儿女都不愿意到城里来生活,都愿意留在苏家村种地挣工分,苏爷爷只能每个月救济三个子女一些钱和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