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85年,北魏开始推行“均田令”和“三长制”,农民们重新分到了土地,不论官民,平摊税赋。并且设立了邻长,里长,党长进行有效的管理。
然而,这些政令再次遭到了鲜卑贵族们的激烈反对,但是冯太后和他一手带大的拓跋宏都义无反顾,他们要让北魏发展壮大为真正的“神州上国”。但是,正当拓跋宏踌躇满志的时候,他的精神支柱却轰然倒塌了。
公元490年,秋分将至,掌控了北魏政权20余年之久的冯太后去世。葬礼之后,拓跋宏表示,要在陵墓旁边结庐独居,守孝三年。这完全不符合鲜卑族的传统,甚至就连饱读儒家经典的汉家大臣们也都认为,天子无此先例。
拓跋宏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依然保留了,三年服丧的基本礼仪,同时停止一切,庆祝活动和车马礼仪,禁止酒色,朝食夕粥直到第二年春在开始处理政务。
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更是在昭告天下,这个由鲜卑族创立的王朝,将以中原的礼教作为立国之本。}
拓跋宏看着天幕的内容,开始还满心满眼的都是对鲜卑贵族们的不满,然而,突然就看到了,冯太后去世的消息。这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冯太后的存在从自己有了身影,可以说没有冯太后就没有现在的自己,而且冯太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自己心安,让自己觉着有志同道合,给自己兜底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鲜卑族的未来,冯太后不仅掌管朝政多年有着人脉,还能在方方面面帮助自己,所以当看到冯太后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拓跋宏的第一反应就是慌张,他想象不到,没有冯太后的日子,他也能够想象得到,没有冯太后的自己以后的改革道路会是多么的困难。
拓跋宏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去找到冯太后,而且还赶紧找人给冯太后把脉,目的就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尽量让冯太后活的时间久一点。
冯太后看到自己去世的消息,也是愣了几秒钟的,不过很快她就恢复正常了,好似一点也不在乎一样,不过十分明显,谁能够对自己的死亡一点都不关心?
只不过对冯太后来说,比起自己死亡,更重要的是,改革。冯太后几乎全身心的开始安排的各项命令,不仅仅是根据天幕的内容,还根据自己打探的消息,开始对这些阻挠他们的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
正当她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事务的时候,拓跋宏着急忙慌的赶过来了,一过来就让人给她检查身体,冯太后当然欣然接受了,怎么说也是自己抚养长大的,当然与别人不同。
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拓跋宏几乎是十分紧张的站在一边,眼睛是一眨都不敢眨,生怕眨了一下眼睛,就会出现什么问题。终于等检查完了以后,冯太后和拓跋宏才坐在一起,开始谈了起来。
{公元493年,冯太后去世之后的第三年,拓跋宏启动了他亲政之后,最为大胆的一项计划。
这一天,他在首都平城的明堂,召集群臣,举行了斋戒,通过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要出师讨伐南朝。
占卜的结果是革卦,拓跋宏一听,立即就引述了革卦的彖词说,汤武革命,应平天而顺平人,这卦简直是再吉利而不过。
满朝官员都默不作声,唯有皇族任城王拓跋澄站出来反对。然而,拓跋宏厉声呵止拓跋澄说,这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要阻止我发兵吗?}
原本冯太后还因为拓跋宏给自己守孝而感到欣慰,不管拓跋宏有没有别的目的和想法吧?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做了,而且还做到外人无法言语,这就挺不错的了,人死如灯灭,谁还能管你的死亡会不会被别人利用呢?
况且就算你介意又能怎么样?你还能活过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