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
楚骁力排众议,在叙州城外,撇下了一万多感染瘟疫的士卒,带着剩余的十五万大军,携带着众多干柴草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剑门关!
众将士上下一心,都发了狠,发誓要在一个月内拿下剑门关。
另一边。
大夏皇都长安。
夏擎在今日,连续收到了三封来自于蜀地的折子。
他看完后脸色复杂至极,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的带着折子上了朝。
随后命令百官互相传阅。
这三封折子。
最先到的一封,楚骁禀报关于大军内爆发出诡异瘟疫,一时间连续损兵折将,军心涣散,所以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撤军回到叙州休整之事。
当时看到这一封折子时,夏擎就差没直接下令换将了!
如今蜀地对于大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线出了这么大的差错,楚骁身为主帅自然是难辞其咎。
不过手中还有剩下两封折子,所以楚骁也只能忍着心头怒火,继续看了下去。
第二封折子,是关于自皇城南下的,那一支大宗师队伍的消息。
楚骁在信上说:诸将士苦等多日,依旧没来到前来支援的大宗师身影,再加上瘟疫反复无法根除,因此军中急需大宗师的到来,以此来稳定军心。
无奈之下,老臣便令副将率兵北出叙州城,前去迎接和寻找大宗师们的身影。
最终在当日入夜时分,副将带人在叙州城外二十里,找到了大宗师队伍的踪迹。
现场一片狼藉,山倾地陷,前来支援的二十位大宗师皆尽陨落,尸体更是被吸成了干尸,为首的两位金丹武神亦是不见踪影。
老臣听后亲自前往现场查探,最后从现场寻到了一丝元婴上人的气息,若是推测的不错的话,那一丝气息定是来自于蜀王身边的“河夫上人”。
元婴上人不得参与凡俗争端,这是三圣地和数十宗门共同定下的约定和规矩。
蜀地此举,无疑是弃天下黎民苍生于不顾,简直是欺人太甚!
冥思苦想之下,末将只能向桃源圣地书信一封,请求他们派执法长老前来主持公道。
……
接连两个噩耗,可谓是让夏擎一颗心跌落到了谷底。
大军瘫痪,宗师陨落,由此看来,如今想要攻克剑门关纯属痴人说梦,除非直接派元婴上人,以高层次较量来一较高下。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个地步的话,那即使大夏真的拿回了蜀地,日后也将再也无法治理整个大夏。
因为这是大夏带头动用元婴战力,那日后九州境内的各个宗门,便绝不会再遵守这一约定,侠以武犯禁将成为常态,大夏终将迎来一片混乱。
前后矛盾,束手束脚。
无奈之下,夏擎只能转头看向第三封折子。
在这封折子里,楚骁却是提出了他自己的破局思路,并且已经在积极实施。
“陛下。
从发兵收复蜀地开始,老臣在前线始终无法取得任何成果,剑门关天险在前,始终使人不得寸进,虽然老臣难辞其咎。
但另一方面,何尝又不是因为这世间条条框框太多,导致即使是陈兵二十万在这关外,老臣作战时仍旧会感到束手束脚。
江湖,朝堂,宗门,圣地,各种约定,就如同千万道锁链般,让大军置于此处完全动弹不得。
在老臣看来,这都是因为大夏已经和平太久所导致,历数以往数代,哪次军中作战不是你死我亡,血腥惨烈,无所不用其极?
何须顾忌什么江湖,宗门,又何须在乎百姓的看法?
什么有伤天和,那只不过是弱者对于强者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谴责罢了。
所以经过一夜冥思苦想后,老臣决定,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老臣必将用尽一切手段,力求攻破剑门关!
事后功过,待老臣得胜之日,班师回朝,再来任君定夺。
届时前线任何战事,都将是老臣一言裁定。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夏擎看完这封折子后,眉头几次紧皱,却又几次松懈开来。
他清楚。
如今想要破局,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甚至说,楚骁还帮他扛下了所有的骂名,因为楚骁在最后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往后前线任何有伤天和的战事,在事后论功行赏之时,夏擎只需要说一句“朕不知道。”就行了。
没人敢当面苛责他这位皇帝,楚骁会站出来,替他堵住这天下人的嘴。
夏擎看后只觉得内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