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四章:李彬的选择(6)

北唐 蚕室废人 2463 字 24天前

延州,诡异的七月。\\\\

秋闱科举的准备工作在丞相府和昭文院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延庆两州所属诸县均先后开始进入初试程序,丰林书院的监试使纷纷派了出去,这些监试使当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十八岁,年龄最小的则只有九岁,即便在这个万花筒一般的年代,这个年纪的考官也委实惊世骇俗了些,好在九岁的小娃娃虽然还不大通世务,他身后负责保镖的监军军官却是货真价实的,七月份肄业的六韬馆二期学员**有四十一名监军军官,魏逊此番将其中大半都派了出去。

清理田户丈量土地的工作也在各级官府的推动下缓慢地进展着,虽然不情愿,高姚韩王等延州世家豪强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将他们在这几十年中通过巧取豪夺兼并来的土地一点一点地吐出来作为新的亩税制公田。此次土地改革,延州世族所遭受的致命性打击更甚于李文革取代高家出任延州节度藩镇。这项改革直接撼动了延州四大家族在关中西北部的势力根基。

两年来大量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延州的人口成分,原本豪强势力占据优势的情况在这两年间被彻底颠倒了过来,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此刻已经占到了延庆两州常住人口的八成以上,这些流民目前只有不到半数正在或者即将被投入到公田开垦的农耕项目中去,而其他人当中除了极小一部分加入了军队成为军人之外,大部分都进入了各种官办或者商办的作坊工棚营头商社店铺马队,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转变成为一个成规模成系统的社会阶层,而这个系统,将彻底改变延州社会的基础结构……

州城的文官们尽管在惶然和愤懑中集体向节镇长官示威,但相对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惯性却依然驱动着他们各司其职分守一摊。其中许多人未必心中没有赌气地成分,倒要让那位不负责任乖戾使气的节帅大将军瞧一瞧,没了他这位李屠户。延州人民是否就一定要吃带毛猪。

同样在政治上有些不知所措的周正裕也没有闲着,尽管被李文革夺走了对铁工木工以及基础科研单位地财政支配权,但是这位丰林山大管家正在将自己的全副身心精力投入到另外一桩宏大的工程项目当中去----就在这个月月底。将有一个一千人编制地农垦营在一都八路军士兵的护卫下离开延州北上夏州,他们将在无定河上游两岸潮湿肥沃的土壤上建设起一排又一排地鸡舍,利用当地有利的地理条件来饲养一种令人望而生畏地渺小生物---蚯蚓。

在蚯蚓的大面积饲养繁殖形成规模以后。他们将在无定河畔建立起一个在这个小农经济的时代绝对不曾有过的大型养鸡场。

李文革暂时没有大肆发展畜牧业的计划----那些擅长此道地党项人目前与延州军政当局离心离德,在进行彻底的阶级斗争将贵族奴隶藩篱打破之前。李文革暂时不准备将这些人投入任何生产或者战争用途。虽然如此,但是一直在筹划的家禽养殖业项目在得到了无定河这条西北地区最大的非季节性河流之后还是紧锣密鼓地上马了。

李文革在启动这个项目的的会议上说过的一句名言在这一千男女老幼组成的养殖兵团中不断被传送着,这个无耻的穿越者以一种近乎于圣人地腔调夸张地抒情道:“我有一个梦想……在明年地这个时候,每个十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每天吃到一个鸡

但是无论李彬还是秦固甚至周正裕,都不是广顺三年七月底最忙碌地人。百度:UC电子书看最新那个人当然也不会是目前处于带着女朋友负气辞职翘家跑进深山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的李文革,未来的北唐政府核心层大员们一致承认,这期间最忙碌的人是八路军总监军头目魏逊魏游击。

未经请示扣押朝廷宣诏使臣,这种胆大妄为的事情都敢做的家伙,一旦忙了起来,确实是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延州州治之内的情况依然照旧,魏逊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在没有李文革手令的情况下派兵进城,尽管他很想这么做。李文革几个月前对李护的处置令人记忆犹新。在这个将军法视为原则的节度使麾下当兵。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请只能想办法去寻找军法的漏洞和缝隙,而不是去毫无技术花巧地直接挑战那一条条悬挂在武夫头顶上的红线。

就在宣诏使臣上山当天。魏逊连续派出了四路信使,分别向沈宸、细封敏达、陆勋和李护传递信息。其中的区别在于,派向庆州和河套方向的信使仅仅是送信,但派向契吴山和宥州方向的信使则有着临机处断的权力。给陆勋送信的信使奉命先和陆勋的监军军官通气之后再向陆勋递送信函,而契吴山方向的信使则随身携带着汴梁方面赐给沈宸的全副节度使仪仗。

几天之间,魏逊几乎马不停蹄地召集延州诸军所有仁勇校尉以上军官进行谈话,令所有人震惊的是,这个基本上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行动的监军头子居然能够在谈话中随口道出每个谈话对象的战斗经历和立功受赏情况,当然,对于每个人曾经受过的处分,何时何地因为何等原因,魏监军更是一清二楚。

在这几天之内,延州州治通往四方的几条道路上均加设了两道哨卡,严查过往行人和客商。城内李彬的丞相府、秦固的长史署,文章的判官署、肤施县的县衙、延安县的县衙周围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团练兵的身影。没有命令,这些团练兵当然不敢真的拿这些大人物怎么样,但是这种监视与其说是监视,不如说是**裸的威胁差不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位向李彬宣诏的陶侍郎在进了丞相府之后就再没敢出来过。

连周正裕这个八路军名义上的二号人物如今地一举一动都在监军司的严密监控之下,更何况延州的文官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