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二十章:向北(1)

北唐 蚕室废人 2522 字 24天前

丰林山老营如今规模越发庞大了,原先的几间破旧营房如今早已被一个一个的院落取代,最早那个操练人马的草场如今被改成了六韬馆的阅兵场,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整座丰林山已经变成了一座防卫森严系统庞大的军事禁区。

因为山脉走势问题,大部分军事设施都修筑在半山腰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整座丰林山被分成了两部分,前山的一大片青砖房是部队营房,延安、肤施两个禁兵团将近两千名战士都住在这里,在青砖房的西侧,有一条新修缮起来的盘山路,蜿蜒通往下面的训练场。土路的西侧则是一片土坯房,这是厢兵营驻地。土坯房内有几座较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物,屋顶上有高高矗立的烟筒,那是木工营和铁工营驻地。沿着土路继续往山上走,大约不到百步距离便会抵达六韬馆和丰林,在丰林的东侧,并排一片砖房,那是伤患营和丰林医馆所在。丰林医馆背后,有一栋高出周围建筑许多的塔式三层结构建筑,上面设有垛口望眼,那是八路军武库。

延安团和肤施团的指挥署都设在所部营地里,这是为了指挥调动部队方便起见。

但是此刻,仍然兼任着延安团指挥使职务的沈宸却并没有呆在团指挥署,而是坐镇位于顶峰位置的八路军都虞侯司。此时这个组建起来不久地都虞侯司里一片紧张肃杀的景象。直属亲兵都的士兵们每个人都披甲持刀,警戒着都虞侯司方圆百步之内。而作为都虞侯司机关的小院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运筹曹的虞侯军官们忙碌地在一张巨大的木图上标示着,而几名斥候曹的军官则进进出出,不住将收集来的最新情况写在一张一张小纸条上送进来。

沈宸穿着一件绯红色的长袍式军服一动不动地站在木图前,眉头紧锁地审视着态势。

又一张纸条递了进来,上面只简单写了几个字:“辛巳,午三,十一。延安丙”

“辛巳”指地是地点,八路军的地图以天干地支为两条坐标轴。将防区和战区划分为一百二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分别对应着一组天干地支坐标。

“午三”是指时间。即午时三刻。

十一代表敌军人数。

延安丙是番号,表示这一情报由延安团丙都呈送。

合在一起,这九个字表达地含义就是:午时三刻,延安团丙都巡逻部队在辛巳地区发现十一名敌军。

沈宸扫了一眼手中的纸条,顺手一团,将字条团成了小团,顺手扔在了地上,然后他伸手指了指木图上地一个位置,一名年轻的虞侯军官将一个绑在铁钉子上面的蓝色绸条放在了他手指的位置上,另外一只手中拿着的小锤子随即跟上。叮叮几声响,绑着绸条的铁钉子已经被钉在了木图上。

沈宸默不作声看着木图上已经被钉得到处都是的蓝色绸条,嘴角动了动,轻轻吐出了“十一个”三个字。

等在他身边的虞侯军官手中从木图边上拿起一枝炭笔,在蓝色绸条上用阿拉伯数字写下了

沈宸的脚边。一地纸团。

房门外传来警戒的亲兵都战士喝问口令地声音。

随后,重重的脚步声和叮叮当当甲片撞击声响起,一身细鳞甲的杨利大步从门外走了进来。

沈宸抬起头,两只眼睛望着杨利,却没有说话。

“听不懂。不是党项话。听不出是哪里的口音!”杨利有些烦躁地摇着头道。

“那头发,那眉毛胡子。还有那身皮革袍子靴子,绝非汉人。和上一拨一样,没有武器,可是说的话没一个人能听懂。只是不住嚷嚷什么报案……”杨利扯开衣领,自旁边拎起水罐,也不往碗里面倒,便那么大口大口对着嘴喝了起来。

沈宸闻言,重新又低下头,缓缓转身,在屋子里踱起步来。

杨利放下水罐,抹了抹嘴,道:“都是从西面过来地,有的是在延芦公路上被捉住,有的是在山脚下才被发现。连一个能说汉话的人都没有——听都听不懂,我试着问他们问题,让他们点头摇头,结果依然是个听不懂……他娘的,见了鬼了……”

“增派两都人马去搜山——”沈宸轻轻地道。

杨利抬头看了沈宸一眼。

沈宸顿了一阵,缓缓道:“到如今为止,四个时辰内后山附近已经发现了两百七十六个人,其中被我们捉住地有一百三十三个。这还是我们发现了地,我们没发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丙都一都人兵力太单薄,增派两都兵力,另外再派一都人增强路卡警戒。”

杨利点了点头,一旁地虞侯军官已经写完了命令,沈宸拿过来看了看,署上自己的姓名,然后从身后的桌子上拿起虞侯司大印用了印,又抽出一支令箭递给那虞侯军官。

见那虞侯军官出去了,杨利喘了口气:“芦子关老凌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沈宸摇了摇头:“要等到晚上了。不过以你说的情况来看,不像是拓跋家的人。”

“连细作探子都不像!”杨利撇着嘴道。

“这些人一句完整的汉话都不会说,扔到人堆里要多扎眼有多扎眼,拓跋家若是派这样的探子过来,那才是笑话了!沈宸点了点头,这时,外面又传来了询问口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