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闻言,眼前一亮:“细细说来,余爱卿你这八成把握的底气何在?”
余大成:“陛下,山东一地,有20万大军可用。”
崇祯闻言,不由一惊:“余爱卿,山东一地,不是只有10万军吗,何时突然多出十万大军来?”
山东原本的大明常备军队总数大概在5万至6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三四万陈平安家丁军队,这三四万家丁军队的军饷,一大半朝廷根本不管,只有一小半朝廷每人每月只给1两银子的补贴,剩下的钱也都是让陈平安自己解决的。
加起来也就十万大军了,怎么突然又多了十万大军?
余大成:“陛下,为了防止流贼,臣曾在治下每县都搞过一个规模千人的协防民团。”
“这协防民团虽是各县自行组织起来的团练,不需朝廷供养,但每日训练都不曾懈怠。”
“山东一地之所以安稳踏实,这民团居功甚多。”
“有协防民团防护山东各县,山东一地便可安稳无忧。”
“山东剩余十万兵,可挑选七万精锐随微臣入辽,有七万大军坐镇,微臣有八成把握,完成安稳换防。”
崇祯:“余爱卿,这协防民团,真的可堪一用?”
山东民团一事儿,崇祯也是知道的,但却并未放在心上过。
崇祯皇帝感觉有点不靠谱,毕竟,民团吗,战斗力能靠谱吗?
余大成:“陛下,微臣的民团是令各县富户,每家出一二十人,三五十家富户,便可供养出一支千人规模的民团来。”
“有各县富户供养,民团每日训练不辍,守护一方安稳还是能做到的。”
当然,这都是骗崇祯的瞎话,所谓协防民团,其实都是陈平安的家丁。
崇祯皇帝一听,瞬间来了精神:“余爱卿,这协防民团的方法很是不错,可否在大明推广开来?”
在崇祯看来,三五十家富户便可供养一千民团的话,大明境内岂不是可以瞬间凭空多出一支庞大的队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