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街巷熙熙攘攘,百姓们在各自的生计里忙碌奔波,全然不知一场决定地域归属的谋划正在刘尨军的军机要地悄然展开。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热烈,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却无法驱散屋内紧张的气息。
刘虞的使者齐周,风尘仆仆地站在厅中,他的衣袍满是旅途的褶皱,面庞也带着连日奔波的倦意,但眼神中却燃烧着焦急与期待。
“沮大人、荀大人呐,袁本初那厮背信弃义,撕毁和我家主公的盟约,亲率大军攻打幽州,广阳郡已经沦陷,蓟县也没守住,如今渔阳城危在旦夕,恳请贵军念及同属汉室,速速出兵救援啊!”
齐周的声音因为急切而微微发颤,字字句句都裹挟着幽州百姓的惶恐与呼救。
沮授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沉稳,他微微眯起双眸,手指有节奏地轻叩桌面,陷入沉思。
荀彧站在一旁,手中下意识地转动着一支毛笔,目光深邃,同样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公与,依你之见呢?”
荀彧率先打破沉默,看向沮授,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探讨。
沮授轻抚胡须,缓缓开口:“幽州乃北方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落入袁绍之手,其势力必将如虎添翼,届时对我冀州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唇亡齿寒呐,这援,不可不救。”
“话虽如此,”荀彧微微皱眉,目光落在墙上的军事地图上,“但出兵救援幽州,也得兼顾我军自身的利益。眼下袁绍主力出征幽州,后方必然空虚,渤海、河间二郡的防守必定薄弱,这可是我们夺回失地的绝佳时机。”
一直静静聆听二人对话的陈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双手抱胸,接话道:“不错,我也正有此意。我们不妨借救援幽州之名,行收复失地之实。既能解幽州之困,又能扩充我军势力范围,增强实力,此乃一举两得的妙计。”
三人围绕着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深入探讨起来。
他们时而围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用手指比划着行军路线,时而分析着袁绍在各城可能的兵力部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若要出兵,主帅的人选至关重要。”沮授思索片刻,开口道,“我举荐张文远,他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且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定能担此重任。”
荀彧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同之色:“文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再配上公台为随军军师,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必能克敌制胜。”
“那副帅人选呢?”陈宫看向二人,抛出疑问。
“黄忠黄汉升,老当益壮,弓马娴熟,他的箭术更是出神入化,可担任主力先锋;鞠义久在冀州,对本地地形了如指掌,且麾下的先登死士战斗力极强,可助我军一臂之力。”沮授有条不紊地说道。
“如此甚好。”荀彧和陈宫相视一笑,点头认可。
商议已定,三人以军机处的名义,迅速拟定任命文书。
齐周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心中暗自钦佩这几位谋士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