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样的,对于帝国豪门把持军政大权的行为。

也自然引发了许多势力,包括皇权在内的不满。

明朝中后期层出不穷的兵变,总是以地方军队中的实力派砍了朝廷派下来的都御史,然后占据城池派出使者试图和朝廷谈判,然后被迅速反应过来的明廷从各处调集的平叛军队残酷镇压。

如此尖锐的矛盾。

导致了明军军事集团对待外敌消极的态度。

以至于到了明朝中后期,面对北方的蒙古人和东北女真人的侵扰。

明军宁可坐视鞑靼骑兵肆意劫掠村镇,也绝不出城一步作战。

打胜了不是自己的功劳,输了是自己背锅。

一旦自己不小心战死了,全家老小连个保障也没有,连爵位恩荫都继承不了……朝廷连粮饷都发不了,更别提抚恤金了。

谁爱打谁打,只要蒙古人别打我,我就当看不见。

除了消极避战之外,地方明军和中央朝廷下派的文官之间的矛盾同样尖锐。

为了控制地方军队,中央不得不继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遭到更多限制和惩罚的地方军队心中的怒火就更甚,反抗更强,帝国中央派往地方的督军的职位更高……如此恶性循环,到最后,督军和地方派直接冲突,往往以掌握王命旗牌朝廷特权的督军的胜利为终结。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明廷中央对地方的胜利,直接冲突的并以杀戮作为结尾的代价是,地方的武力集团对中央朝廷最后一点幻想完全破灭。

便有了帝国终焉时,帝国各地的边军精锐毫无心理负担的以军镇为单位,大批量整编制加入帝国的反贼集团或是入侵中原的胡虏势力之中。

开始如疯狗一样肆意掠夺争抢着中央朝廷倒下之后的腐尸上残留的血肉,并毫不介意为了多吃一口和昔日同袍刀兵相见,大打出手。

朱厚熜上一世读过部分明史。

虽然他并没有细细研究,但大致的脉络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他知道帝国官僚集团的贪欲,也知道明廷武将集团如今的尴尬处境。

设置藩王是为了之后帝国势力继续向外扩张,延长保卫帝国核心部分的缓冲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