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古传

越解释越乱,自古就有医道不分家的说法,在医书本源传承里,李红兵就发现,那些医术圣手们不光医术高超,对修道也极为通透,称他们为道医更为准确。

道医就是得中医大道真传的医者!

这些医者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尤其是道家的道长们,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所研究、体证的医疗、养生方法,也被叫做“道医”。

所谓道医,就是古传中医,它不是什么道家的秘传学问。

道医这一脉是更加古老、更加少为人知的医学,是中医的“本来面目”!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但在华夏,被隐藏起来的何止道医。

事实上,华夏原本没有“中医”的说法,中医这个词也只是因为西方医学传到华夏,为区别于西方医学,才把咱们华夏人的医学叫中医。

可以说,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中医,只是中医的一部分内容,说道医才是中医的“本来面目”,是为了有别于日常所说的中医,让大家知道华夏老祖宗还流传有更加“有效”的中医!

道医,或者说古传中医,是以山林式的师承教学为主,而日常所说的中医,是以显传的、院校的普通教学为主。

道医,可以理解为是太上在《道德经》里所阐述的“道”在养生、怯病以及道医教学方面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一开始所讲的那些“其知道者”的“上古之人”所掌握的东西。

道医最大特点,就是“以身证道”,通过“返观照察”,回归生命本源。从而使人具备颇为神奇的诊病、治病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传中医,压根儿就不同于今天大家熟知的显传中医。

它是更加简单、更加直接的人天之学、人体科学的一部分。

道医教学方法,与一般中医教学方法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明师们不会像现在中医学院那样让你学上三五年,学到很多中医“知识”,却没有多少中医“能力”。

要深入经藏去寻找明师,这是常理,因为对于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说,明师的确就在经典中。

古传中医那些远在四诊八纲之上的诊病能力,一个晚上就能教会,不是“学会”,是“教会”。

尽管这“一个晚上”听起来容易,明师们往往要考察你很多很多晚上。

有位人说,学中医也没有捷径,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

遇到明师之前都没有捷径可言,到了明师那里,就是一两句的问题。

真传就是那么一句话,这句话一听就会,一用就灵。

否则历代熟读经书药典的中医那么多,怎么大医那么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捷径是肯定有,只是这个捷径需要非常严格的心传口授,明师们就像唐朝道医王冰先生所说“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但一旦真对你进行心传口授,不用多长时间,甚至一到三天,就能让你变个人。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这才是古传中医!这才是道医!

至于李红兵是不是道医,他自认为不是,因为做不到常无,欲以观其妙这种地步,明师真传自己却是得到了,只能算半个古传中医。

三泡见李红兵不搭理他,扭头热切的朝车厢里打招呼。

“傻娃,你又壮了。”

“瞎子,眼镜不错,徐老板送的吧,不便宜啊!”

“崔老师,好久不见。”

“大花、二黑,三灰,小白,好狗。”

“山杏姐,红兵哥终于舍得放你出来了。”

最后目光投向安娜,故意装作惊奇模样。

“咦!这个小孩是谁啊!让我猜猜,你是不是叫李安安,不对,是李娜娜?”

安娜气呼呼从山杏怀里站起身,跟小大人一样,一板一眼说道。

“不对,人家叫李安娜,叔叔真笨。”

三泡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叫李安娜啊,叔叔带你去吃好吃的肉肉,好不好。”

说完,招呼李红兵。

“走起,老魏家羊肉汤,我先去安排。”

三泡火急火燎的骑上125一熘烟消失在街道。

李红兵摇摇头,骑着摩托车跟在后面。

赶到老魏家羊肉汤的时候,三泡已经单独找一个“包厢”,就是顶单独的帐篷,金芝婶忙着摆桌子,摆椅子。

李红兵把车停在路边,招呼大家下车,把山杏再次抱着下车。

在老宅,都是熟人,不觉得有什么。

可对于山杏这种很多年没出过村,面对人来人往的集市,非常不适应,仿佛所有人都在盯着她,盯着她的脸,盯着她的腿。

俏脸一下变的刷白,紧张的抓着李红兵衣服,就像一松手,李红兵就会飞走一般。

“别怕,跟家里一样。”李红兵轻轻握住山杏的手掌,向崔姐使个眼色。

崔姐暗暗叹口气,挽住山杏胳膊,故作轻松的介绍大集上的趣事。

安娜似乎也觉察出山杏阿姨的不适,乖巧陪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