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在GP性质的机构里做了那么久的VC,杨默自然参与过不少返投项目,而这些具有等价交换色彩的返投项目里,自然也少不了涉及到扶贫和三农建设的。
就他的感受下来,就商业的角度而言,很长一段时间里,广袤的农村地区不管是从“软性角度”,还是从硬件角度,都存在着为数众多,且阻力巨大的拦路虎,
用高度浓缩的一句话来说:农村市场是一个广袤的、拥有着巨大潜力的、但却是由无数被边缘化的群体组成的、割裂的的巨大市场;不管是资金流、运输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在客观上都呈现出严重阻断的状态。
因此,这就是后世绝大部分以基层农村为标的区域,非本土化的涉农商业投资项目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的核心原因。
后世的战投界有一句名言:谁能将华夏的农村整合为一块相对不那么割裂的市场,并且打通资金、物流、信息、价值这四大核心环节中的其中三个,那他将轻而易举地站在商界的巅峰。
所以,这就是拼夕夕为什么能创造奇迹,快手为什么在本土范围内甚至比抖音还受头部资本青睐,阿里为什么很早以前就打算涉足农村电商的底层原因……虽然从客观角度来说,上面的这些机构最多也就是完全打通了四大核心环节中的两个个,但即便是如此,那也足以傲视群雄了。
当然,一个时代说一个时代的话。
在这个连电脑都还是个稀罕玩意、大部分农村都还没有通公路的年代,电商时代的那些手段肯定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但手段只是术这一层面的东西而已,只要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核心,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八十年代末,也不妨碍杨默小小地介入一下农村市场,并且小小地布一丢丢点局。
没错,虽然客观条件并不算成熟,但杨默还是打算介入农村市场了。
VC界有句名言:那些动则只会“对标成功案例”的人都是庸才;那些只会照本宣科地完全移植同行成功经验的,则是无可救药的蠢材。
任何一个合格的VC,都应该看的出来,在八十年代末这个许多东西“将破未破”的年代,四大核心环节中的资金、物流、信息、这三样东西虽然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疏通和统一,但最让后世投资者头大乃至绝望的“价值”环节,却迎来了最后一个若隐若现的捕捉窗口。
因此,出于某种古怪的心理,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杨默,打算试上一试。
………………
之所以敢在这个各类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的年代介入农村市场,其实是得益于杨默后世在2014年的一次返投项目操作经验。
那一年某个GP机构在豫西南的某市,跟投了一笔引导基金,并且小小地赚了一笔钱;于是按照规则,需要返投1.2个亿到本地……而杨默则是这个返投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当时号称“郊县天王”的拼夕夕还并没有成立,但不妨碍业内已经将视线转移到了广袤的农村市场,并且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通这个碎片化市场的商业通路,让其归纳到全国大一统的市场中来。
于是乎,那1.2个亿便全部投入了豫西南某个人口高达150万的大县中。
所以这个返投项目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进行资源盘点和自我诊断,统一运营思路后,决定放弃县城那40万人口,将视线集中在剩余的24个乡镇,600多个自然村,总共110万人的农村区域;并且采用“供销社+O2O电商”的模式,去尽可能地占领这些被视为毛细血管的村级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业内人早在几年前就测出来了,O2O项目或许在城市范围里的失败率居高不下,但在农村地区,O2O却是比当时大火的纯电商更加靠谱,更加容易落地的模式。
第二步:杨默等人成立了项目公司,稀释出32%的股份,然后借助“中间人”,将十几名在本地具有一定社会资源和影响力的人吸纳成股东,并将项目本金扩充到1.5亿……虽然这种操作会极大地损失项目的预期收益,但这么做的目的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步:在县城里筹建完商品采购-调度中心后,撒出业务员,去往各村,以村小卖部为突破口,寻求合作,并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发展出了超过1000个项目终端网点,成功地在各村和各乡镇实现了300米业务覆盖。
也就是说,即便你在农村,出了家门后最多走300米,就能找到项目的网点……这个距离划定很重要,也是项目的第一个执行节点。
为此,即便是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也会在那些大的自然村里设立3-5个网点;当然,小的自然村基本1个就够了。
事实上,这些依托于村级小卖部而存在,覆盖了全县农村市场的一千多个网点虽然听上去非常夸张,但实际上,有了那十几名股东的协助后,拓展起来却非常容易,而且基本不用花什么钱……小卖部还是那些老板的小卖部,只不过把门头换成项目的招牌,外加免费在店里给你设立两块大屏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对应的,却是这些小卖部以后的进货业务,都可以交给项目方来负责,而且绝对比老板自己进的货要便宜;
最关键的是,项目方不仅供货,还收货……比如本地村民采的野山菜、比如土鸡、比如鸡蛋什么的,只要在名单之内,项目方都收,并且会给小卖部老板一定的添价空间。
一进一出之下,小卖部老板等于凭空多出两项收益,还能免费给自己的小店搞搞装修,那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应承了下来。
第四步:依托第三方,建立一支高频次往返于各乡村的物流配送队伍。
这支物流配送队伍的业务频次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大约就是只要终端有反馈信息,就能保证每天都会往各村里往返一个来回……不管是送货还是收货,甚至是退货,只要你有需求,他就敢跑。
这虽然会极大地提升初期的运营成本,却是项目的第二个关键节点。
要知道,此时的阿里已经提出农村电商的概念,但唯一制约这个概念的,其实就是村级物流配送……阿里毕竟是全国性电商平台,即便强大如它,目前却也是没有这个本事覆盖全国所有的乡村配送的。
所以村级物流体系就是这个县域级O2O项目能否抢占先机的关键……项目小有项目小的好处。
第五步:全面推广O2O项目,让农村也能享受到电商的便捷和高效服务。
地球人都知道,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去镇上买东西都是成批成批购买的,甚至连盐巴都是一箱一箱袋地往家里抗……这并不是因为农村这边财大气粗,纯粹就是村小卖部里的东西太少,而去到镇上购物又交通不方便而已。
这种大批采购的模式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过瘾,但实际上只要稍微懂点商业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非常不利于品类的拓展和的商品的实际流通……无它,大规模采购意味着高客单价,高客单价意味着购买力并不如何强的农村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选择面会更窄。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个死循环,也是农村市场上的商店里陈列的商品始终并不如何丰富的核心原因之一。
所以,不出村就能靠着小卖部的那两块大屏,用最便宜的价格去买一两件自己以前从未见过的稀罕商品,而且第二天就能把货送过来,对于大部分农村消费者其实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他们以前很难意识到的刚需服务……是人都有各种欲望,是人都想把日子过得舒坦和精彩一点,只不过他们以前没有这种条件,又或者是动机成本太高了而已。
虽然说当时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操作不来手机、也不懂如何捆绑银行卡,在电商平台上购物等诸多痛点,但只要项目方有心,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喏,看到小卖部里那两块大屏没有,字大图大,还有店老板在一旁帮你操作和推荐,要什么样的商品他都能给你调出来,然后帮你解说一番,感兴趣了就直接帮你下单。
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绑定银行卡,也没有账户?
那多简单啊,店老板帮你代付,你直接在本子上登记一下,把现金给他就行了……反正这个O2O跟纯电商不一样,严格杜绝“照骗”行为不说,全程都是明码实价,不存在各种价格套路。
什么?
你说店老板凭什么忙前忙后地帮着项目操持?
大哥,每一笔交易,店老板都是有抽成的好不好……虽然比例并不高,每笔的抽成也不多,但对于经济始终不能算作发达的豫西南农村地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少的一笔收入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