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日开始,张阳泉又招募了一批泥瓦匠,在军器局中专门负责研制水泥。
张阳泉找他们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时期主要使用的粘合剂是灰浆和石灰浆。
其中石灰浆的成分与水泥已经非常接近,而且也是烧制法制造。
如此一来,研制水泥不过改进几个步骤,增加一些成分,提高烧制温度。
这些泥瓦匠都很有经验,先将石灰石和黏土按7:3比例烧制,这是石灰浆的最佳比例。
采用的是湿法烧制,将两种原料磨粉制成浆料,再放入窑炉中煅烧成熟粉,接下来按一比一兑水和河沙,加入铁矿渣,查看水泥是否具有粘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测试之后,烧出的水泥虽然远远比不上成品水泥,却也颇具粘性。凝固后的粘性与石灰砂浆差不多,凝固速度却要快上很多。
有了这个结论,泥瓦匠们开始尝试更改石灰与黏土的比例、熟料与水的比例、熟料与河沙的比例。
最先测试的是石灰与黏土的比例。
为了准确测量效果,暂时将熟料与水、河沙的比例定为一比一,通过增减石灰,查看效果。
因为水泥冷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故而这个过程非常磨人。最终用了六天时间,众人测算出石灰石是黏土九倍时,配置出的熟料粘性最高。
此时的水泥砂浆并非成品,粘性只是稍高于普通的石灰浆,接下来要测试的是水泥粉与水的最佳比例。
这次张阳泉只挑选了一百人参与试验,还是一比一兑沙石。最终经过三天尝试,发现水为水泥一半时,粘性最好。
这个时候的水泥粘性已经比石灰浆强上许多,不过还比不上糯米灰浆。
最后一步,是测试水泥与沙石的比例,本来沙子与石头的比例也要细分,张阳泉省略了这步,直接用河沙代替。
这个最关键的步骤,张阳泉又从铁匠中精挑细选了三十名可靠之人负责测试。
最终,当河沙为水泥三倍七分时,水泥砂浆的粘性最好。
到了这一步,水泥砂浆终于制成成品,经过测试,粘性和糯米灰浆不相上下,成本却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