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孙儿,心中满是欣慰,说道:“大孙,今日就先到此处吧,你也累了。”
朱雄英却摇了摇头:“老爷子,你每天都是这样身子骨受得了吗?”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从小累习惯了,现在的对于咱来说是种享受。比我小时候好多了。”
“爷爷,你有没有想过咱大明的后代皇帝受不了这种生活怎么样?”朱雄英试探着问道。
朱元璋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沉思,缓缓说道:“大孙,若后代皇帝受不得这辛劳,那便是大明之祸。君者,当心怀天下,勤勉理政,此乃为君之道。若有那贪图享乐、懒于朝政者,必失民心,乱朝政,重蹈前朝覆辙。”
“所以,咱一直期望能为大明后世奠定坚实根基,咱为后世之君,作为榜样 。培养出贤明之君。咱会以严苛之法,督促皇子皇孙研习经史、政务,让他们深知肩上重担。”
“再者,朝堂之上亦有忠臣良将辅佐,可制衡君权之失。但君心若不正,一切皆枉然。咱只盼,大明后世子孙皆能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辜负这祖宗基业与万千子民。”
“爷爷,咱就是真的有后世之君受不了,这个奏折之苦,把批阅奏书的权力分出去怎么办。”
朱元璋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大孙,批阅奏书之权乃君权之核心所在,断不可轻易分出去。君若将此权柄授予他人,无异于自毁长城,大权旁落。一旦臣子掌控了批奏之权,便会肆意妄为,结党营私,蒙蔽君上,届时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从某些方面来说朱元璋的担忧是对的)
朱元璋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朱雄英继续说道:“咱深知这每日批奏辛苦非常,但唯有皇帝亲自披阅,才能明察秋毫,掌控全局。若有后世之君难以承受,亦当咬牙坚持。绝不能因一时之安逸,而开启权力分散的祸端,你定要铭记于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雄英点了点头。
此时,小涛子走进书房,轻声说道:“陛下,皇太孙,夜已深了,是否该安歇了?”朱元璋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色,微微点头:“准备就寝吧。”朱雄英起身,搀扶着朱元璋向寝宫走去。
朱雄英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朱雄英聊着,一些生活上的琐事。
忽然,朱元璋猛的收声,挺住脚步。
他要饭出生出身,虽然年纪大了,腿脚虽然没有年轻时候利索,但是这双耳还厉害,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立在身旁的小涛子,狗腿子似的挡在了朱元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