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加休整强行冒进是他犯的第四个错误】
朱标都不忍心看了,结果明摆着呢。都是大明的精锐啊,不是死在势均力敌的战场上,却死在蠢皇帝的决策上。
【不幸的是行军途中还遭遇到了恶劣天气,从八月初三起“至晚雷雨,满营人畜惊惧益甚,又连日雷雨满营”】
【直到初六行至白登还没找到瓦剌人,朱祁镇方才意识到一个群臣早就提出来的问题,会不会“我师前进,虏寇渐退伏塞外”啊】
【哦,这么说来,是也先怂了,那好啊朕借坡下驴,从蔚州进紫荆班师回朝得了】
【这命令刚下士兵们刚松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朱祁镇醒了,又觉得还是想打一仗,于是再次决意前往宣府进行战略决战】
“他的脑子是猪脑吗?”
“好不容易想对了,又犯起“聪明”来了”
朱瞻基从朱祁镇终于想到敌人埋伏的无奈,到他决定班师回朝的庆幸,再到朱祁镇朝令夕改的无语。
前后不过一分钟,朱瞻基却觉得格外漫长,开头错,中间拐回来,结果又完美错开,这真的是正常人吗?
【朝令夕改,这是他犯的第五个错误】
【八月十日仓促,疲劳,愤懑,寒心的明军来到宣府,而瓦剌军队也终于来了,他们不是“退伏塞外”而是在收缩兵力,准备引诱明军钻进致命的“口袋阵”】
【八月十三日瓦剌兵大至发动偷袭,明军将领吴克忠,吴克勤战死,朱勇,薛绶前往救援中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在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
【至此朱祁镇期望的“大决战”变成了被人数远少于己方的瓦剌单方面吊打,明军只得向着居庸关方向溃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晚明军败退至离怀来城二十里的土木堡。按理说怀来城的防御条件较好,但为何跑去土木堡呢】
【对此《明末纪事本末》中的解释是“众欲入保怀来,以王振辎重千余辆未至,留待之”】
【当时因明军强行困守土木堡,瓦剌多次强攻不入,直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知道明军已经水源枯竭,也先想出了个办法
先稍稍退军佯装要议和,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瓦剌占尽优势怎么可能议和,但毫无军事素养的王振信了】
“这个王振能不能去死!”
“看的我想死。”
“就是说,不能有一个人趁黑把他杀了吗?”
【他下令全军撤离向水源地转进,朱祁镇也同意了,就这样大明军队在历经一个多月仓促出行,冒雨转进,袍泽阵亡,困守无望后,在这个本该与亲人团聚的中秋,终于撑不住了】
【他们放弃了城防,一股脑地毫无纪律地冲向河边,刚刚看到水源还没来得及燃起希望,绝望接踵而至,瓦剌人的骑兵“四面冲突而来”,慌乱的明军“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甚至“自相蹂践”】
【瓦剌人高呼丢盔弃甲者不杀,绝望之下有些士卒真的脱掉了甲胄在战场上赤身裸体,而迎接他们的是瓦剌人的狞笑和更残忍的杀戮】
【乱军之中,王振死了,与他一起被杀的还有七十五岁高龄的太师父子两代为大明天子尽忠的英国公张辅,屡次谏言给出正确意见的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五十余位大臣】
“皇上!皇上喝药!”朱元璋连灌两大碗汤药,才没晕过去。
“朱棣!你小子现在就去跪祠堂,不许出来!”朱元璋越想越气,又灌下一碗药才感觉气顺了。
比知道朱棣靖难还要生气,朱棣靖难再怎么说,牺牲的人不多,大多数都还留着,可这朱祁镇!一大半的朝臣抖没了,给别说还有那么多的将士。
“是。”朱棣不敢说什么,看的出来,他父皇气得不行,可不能上前作死。
【朱祁镇呢,他在知道突围不成后干脆摆烂“下马盘膝面南坐”】
【据《明实录》载,他被瓦剌人俘获,也先还亲自过来请安,行君臣大礼,然后带着他开启了“北狩”】
【回看这场惊变不难发现,从最初忽视战报错失良机到惊闻前线噩耗仓促出击,从不听朝臣建议委任王振领兵到决策混乱犹疑致使夕改朝令】
【一次次微操让明军疲于奔跑,一计计昏招终至土木堡遍布哀嚎】
【永乐以来大明军营的二十万主力,就随着王振和朱祁镇的“努力”一步步兵临绝地。】
“他被俘虏,还过的有滋有味的,真不把那些人命放眼里啊!”
“什么俘虏啊!人家是去做客都,没看到,那也先还给他请安吗,还君臣之礼呢。”
宣德
朱瞻基现在是一点不犹豫了,废太子!这个位置,他是不会有一点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