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败,由于郭子仪带领的人最先溃散,李光弼带领的人有序撤离,于是郭子仪被鱼朝恩陷害成为了背锅侠,李光弼成为了平乱的最高统帅。。”
“之后李光弼在河阳大破史思明,击败史思明的援军,生擒敌将安太清等人,立下赫赫战功,皇帝在鱼朝恩的蛊惑下强迫李光弼进攻洛阳,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唐军败下阵来,李光弼虽然奋力抵抗还是无法扭转败局。”
“幸运的是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给杀了,唐朝才得以喘息,皇帝自觉理亏,为了安抚李光弼任他为太尉,出镇临淮,他配合仆固怀恩收复洛阳,为安史之乱平定奠定基础。”
“762年,李光弼因功被封为临淮王,赐铁卷,其英勇史记被绘于凌烟阁永载史册,自安史之乱过后处于对武将的忌惮,唐朝的皇帝重用宦官,并派往各地坚军。”
“这些宦官嚣张跋扈不守军纪,李光弼直接选择当众斩首,使得朝中的宦官对其十分痛恨,再加上李光弼耿直的性格与严厉的作风也招到了很多人的记恨,所谓正直难亲。”
“唐代宗继位后,宦官程元振更是朝中红人,他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对于那些军功卓着的名将总是迫害,就有安史之乱的功臣被程元振害死,郭子仪更是多次被宦官迫害。”
“763年吐蕃入寇进犯长安,唐代宗狼狈出走,下令天下守将勤王,李光弼不知道是怕被程远征迫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没有进京。”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使得李光弼名誉受损,被人所诟病,史书称其为拥兵不朝,这件事也让李光弼愧恨交加,抑郁成疾,以公元764年去世,谥号武穆。”
李世民问道,“他为什么不回朝。?”
“从李隆基开始之后的李亨李豫都是如何对待有功忠心的将领的,人家怕了呗。”忽必烈继续说道,“朕一直觉得后来唐朝如此乱,就是被皇帝的不信任给逼反的。”
李隆基和李亨都低头自审,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嫚儿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光弼不回朝。
难道真的就是怕宦官迫害吗?
还是怕皇帝迫害。
李世民也沉思或许那个时代君臣相疑,所以才会走到那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