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翰墨幽思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3241 字 2个月前

次日,宋徽宗、刘贵妃在延福宫中与张明远、费无极、种浩、段和誉一同游赏。这延福宫果然非比寻常,众人目不暇接,那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好比天宫一般,绿瓦红墙,垂柳荡漾。潺潺流水,锦鳞游泳。几座高大怪异的太湖石矗立在道路两旁,那太湖石旁边皆有溪水环绕,清澈见底。

刘贵妃挽着宋徽宗的胳膊,笑道:“陛下,今日天气好,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自然喜乐无比。”二人且走且笑。

宋徽宗笑道:“昨晚睡的太迟,爱妃画的孔雀真是妙不可言,这说说笑笑就二更天了,真是不可思议。”点点头,喜乐无比。

张明远赞不绝口道:“原来如此,可见贵妃娘娘好兴致。”

费无极笑出声来:“贵妃娘娘喜欢舞文弄墨,画作了得,书法自然也不错。学生走进奉华堂,还以为是个御书房,没曾料想乃是娘娘的寝宫。”

种浩一听刘贵妃书法不错,就喜出望外,想一睹为快,马上拜道。“还望贵妃娘娘赐教。”原来种浩也喜欢书法。段和誉也瞠目结舌道:“书法,本王也喜欢。”

刘贵妃微微一笑,夸赞许多书法大家后,不免察言观色,见宋徽宗神情肃穆,就马上夸赞宋徽宗道:“臣妾也是随便写写,不如陛下和蔡太师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的也不错,臣妾还是喜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天下第一行书,自然天下人间不可多得。不过陛下的‘瘦金体’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世所罕见了。”听了这话,宋徽宗顿时心满意足,捋了捋胡须,笑出声来。

众人又是随声附和,不免歌功颂德。宋徽宗喜上眉梢,心里乐此不彼,随即忙道:“爱妃所言极是,中原书法,蔚为壮观。依朕来看,想必天下人间,列国文字,只有我中原之字才可称之为书法之字,列国之字虽形态各异,自有道理。不过绝无我中原之字,妙趣横生,意义非凡。行云流水,高山仰止,汉字书写起来,自然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了。”

张明远道:“皇上,明远所知,王羲之书法便是如此。不过我倒觉得,如若探讨书法,必得了解我中原文字的来历,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费无极点点头,饶有兴趣之际,乐道:“不错,中原字从何而来,实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是。只不过无人专门去探究这个。”

种浩若有所思,细细介绍道:“我中原,自古便是‘书画同源’,想必许多摩崖石刻,岩画篆刻也是妙趣横生,不可胜数。听说西夏贺兰山有许多岩壁图画,唯妙唯俏,莫非明远、无极出使西夏之时,没曾见过?这商周时的甲骨文,也是妙不可言。周代的鼎上金文也是百花齐放。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宰相李斯开创小篆,世人称之为‘秦篆’。到了大汉年间,这蚕头雁尾的汉隶就独步天下了。后来魏晋王羲之作‘真书’,名扬天下,后人争相效仿,称之为‘楷书’。大唐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自成一派,各自为战,号称大唐楷书三大家!张旭不甘寂寞,以狂草与楷书‘分庭抗礼’也是名声显赫,不可小觑。”此言一出,宋徽宗赞不绝口,喜上眉梢。刘贵妃见宋徽宗高兴,也随声附和。

张明远、费无极一脸哭笑不得,贺兰山去过,不过岩画的确没仔细看,也是一大遗憾了。心想,如若以后有机会,自当前往兴庆府,与乾顺抵达贺兰山,看一看贺兰山岩画。可如今离开西夏很久,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还有机缘。

段和誉见种浩这般头头是道,就饶有兴趣的追问开来:“到了如今的大宋,中原字,又当如何?还望浩兄见教。”

宋徽宗喜道:“种浩果然饱读诗书,知道许多,朕心悦诚服。快说,快说。”笑出声来,指着种浩,赞不绝口。

刘贵妃也大喜道:“种爱卿如此头头是道,可见家风甚好,自然是书香门第,文武双全。”顿时赞叹不已。

张明远看种浩如此娓娓道来,也是佩服有佳,马上叹道:“自愧不如,自愧不如。素闻你饱读诗书,没想到了解的很是细致入微,不可小觑。”

费无极也是大惊失色,对种浩微微一笑,佩服道:“想不到,浩兄喜欢这些,不敢想象。如数家珍,佩服,佩服。这书卷气多了就是不一样,这谈笑风生就有了趣味,如若不然,说什么都插不上话,就难免令人尴尬了。”

种浩道:“到了我大宋,自然就有了‘宋体字’。也叫行书!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很是好看。不过也是由这楷书变幻而来,自成一派。”

段和誉羡慕道:“本王听说大宋有个叫做毕昇的,是也不是?他做的活字印刷版,想必宋体字就名扬天下,易于传扬了,只是我大理国技艺落后,自然不能比肩大宋。还望陛下恩惠,传授技艺于我大理国,也算本王受宠若惊了。”

张明远赞道:“那是自然,这‘宋体字’虽说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如此看来,就显得古朴端庄,落落大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费无极破涕一笑,道:“如此看来,我中原之字,便是‘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秦篆、汉隶、魏晋南北朝大唐楷书、大唐草书、我大宋行书。’化而简之,正道是:‘甲金篆隶楷草行,中原文字到如今。’了。”

张明远环顾四周,故意卖起关子,笑道:“不过我听说有两个人在我中原造字,一个叫做仓颉,一个你们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