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陈玉成:太平天国最后的猛将,悲壮的落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陈玉成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在后续战斗中表现得更加英勇无畏。例如,在保卫黄梅时,他亲自上阵对抗强敌,甚至用长矛刺伤了企图攀越城墙的塔齐布脸部。此外,在孔垄驿和双城驿等地,陈玉成协同秦日纲多次击败数量占优的清军,给对方造成了重大伤亡。此后,他又协助林启荣防守九江,成功抵挡住了曾国藩所率湘军主力的猛烈攻势。

进入1855年后,为了扭转颓势,太平天国高层决定派遣石达开和罗大纲分别从安徽、江西方向前来支援。随着这些增援力量的到来,太平军士气大振。在此背景下,陈玉成再次奉命返回湖北战场,配合秦日纲等人发起反击。通过一系列快速有效的军事行动,他们不仅收复了之前失去的部分领土,还进一步扩大了控制范围。特别是陈玉成单独指挥的一支小股部队,在鄂北地区取得了显着成果,接连攻克多座城市,并对清军高级将领形成了有效震慑。

四、驰骋苏皖

1855年秋天,陈玉成在鄂北地区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调往安徽支援庐州(今合肥)的防御,并随后前往芜湖解围。同年十二月,他又接到命令向东进军,参与镇江解围战役。此时,由于他在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已经被提升为 冬 官 正丞相。此次行动中,陈玉成与其他几位重要将领如李秀成、涂镇兴等共同受燕王秦日纲指挥,从天京出发,目标是打破清军对镇江的包围。

太平军抵达栖霞、龙潭、石埠桥一带时,遭遇了由提督余万清和总兵张国梁率领的清军阻击。经过激烈交锋,太平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然而,在此期间,负责镇江防务的吴如孝试图突围与援军会合的努力未能成功。面对清军沿东阳至龙潭、下蜀长达三十里的连营布阵,双方陷入了长期僵持状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秦日纲召集各路将领商讨对策,决定采取内外夹攻的方式解除镇江之围。陈玉成主动请缨执行这一危险任务,带领少数精锐战士乘小船穿越重重炮火封锁线进入城内,成功将作战计划传达给了守军。

到了1856年2月底,根据既定方案,太平军发起了全面攻势。经过一夜激战,他们大破清军,迫使钦差大臣托明阿逃离战场,同时占领了扬州,标志着第一次破解江北大营的成功。紧接着,陈玉成等人率部南下,通过瓜洲渡过长江,接连攻克了镇江黄泥洲以及江宁知府刘存厚驻扎的高资大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率援军前来救援,但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败亡,吉尔杭阿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

随着局势逐渐向有利于太平天国的方向发展,秦日纲、陈玉成等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位于南京外围的江南大营。五月上旬,他们集结重兵准备发起攻击。十五日,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进入天京与杨秀清讨论具体作战部署。得到明确指示后,太平军迅速展开行动,于十八日成功摧毁了江南大营。尽管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陈玉成也不幸负伤。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天京事变”突然爆发,这场内部冲突导致了包括秦日纲在内的多位高级领导人丧生。两个月后,石达开平息了动乱,而陈玉成则 因 未 卷入其中得以保全,并且开始独立领军。此后一段时间里,他主要活动于皖南地区。同年十二月,陈玉成与李秀成在枞阳举行了首次枞阳会议,旨在整顿部队并制定下一步战略计划。

接下来的一年即1857年,陈玉成继续活跃于鄂、皖、豫三省交界地带,频繁调动兵力进行游击作战。在此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忠诚度,拒绝追随石达开出走。鉴于其卓越贡献,洪秀全对其极为赏识,不仅多次给予封赏,还将他提拔为全军又正掌率,并授予“成天豫”的爵位,令其与李秀成共同主持整个太平天国军队的指挥工作。

五、连战连捷

1858年初,清廷在天京(今南京)外围重新构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包括修建“万里长壕”和重建江南大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太平天国高层决定采取行动打破僵局。同年七月,陈玉成与其他几位重要将领如李秀成、黄文金等在枞阳举行了第二次枞阳会议,制定了收复皖北并解围天京的战略计划。洪秀全此时重建了五军主将制,并任命陈玉成为前军主将。

按照计划,陈玉成与左军主将李世贤联手攻下了庐州府,迫使清军安徽布政使李孟群撤退至六安州。与此同时,后军主将李秀成从全椒出发直指滁州乌衣镇,并最终与陈玉成会师。八月,两路大军联合,在东西葛、乌衣等地击败了清钦差大臣德兴阿及胜保所部骑兵,随后顺利攻克浦口,再次打破了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之间的联系。

正当陈玉成在外围作战取得进展之时,清湖北布政使李续宾却率领部队进入安徽境内,迅速占领了太湖、潜山等多个战略要地,并包围了三河镇——一个对太平天国至关重要的粮草补给基地。得知此消息后,陈玉成立即从江苏调集军队回援,通过巢县、庐州等地快速推进至白石山、金牛镇一带,意图切断李续宾的后路。同时,他还指示吴如孝联合捻军阻断庐州至舒城的道路,防止清军增援。李秀成也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经过周密部署,太平军于十月初九日发起总攻,经过五天激战,成功消灭了李续宾全军约六千余人,其中包括四百多名文武官员,取得了着名的“三河大捷”。这次胜利极大地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安全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