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洪秀全:从落第书生到太平天国的天王

1851年2月至3月间,由于粮食短缺,洪秀全率领部队撤离江口,转向武宣东乡。在此期间,他开始着手构建新的军事指挥结构,分封五军主将,加强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4月,广西巡抚周天爵与向荣联合进攻太平军,但被洪秀全亲自督战击败。清廷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派遣了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并增派兵力,试图彻底消灭太平军。然而,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太平军再次取得胜利,并于6月击败了乌兰泰的部队。

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洪秀全决定改变战略方向,于7月向南突围,返回紫荆山。在紫荆山,洪秀全将部队分为前后两部分,以应对清军的进攻。然而,8月,清军偷袭成功,导致太平军失去了一些重要据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下令突围,于9月成功从新圩突围,并在官村岭击败了尾随的清军。

9月25日,太平军攻占了永安州城,并在此停留了半年多,进行政权建设和整顿。然而,由于粮食和弹药的耗尽,太平军不得不在1852年4月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太平军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在蓑衣渡之战中,冯云山不幸牺牲,这对洪秀全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尽管如此,洪秀全仍然率领太平军继续前进,于1852年底占领了道州。在此之后,杨秀清提出了进军两湖、东取南京的战略构想。太平军继续向北推进,攻占了多个城市,并于1853年1月12日攻克了武昌。2月,太平军沿长江东进,相继占领了九江、安庆等重要城市。

3月19日,太平军攻克了南京,洪秀全于29日入城,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在此之后,太平军分兵东征,攻克了镇江和扬州,进一步巩固了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致力于政权建设,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实现一个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然而,随着政权的稳定,内部权力斗争也开始显现。洪秀全主张废除四书五经,但这一提议遭到了杨秀清的反对。在“天父下凡”的事件中,杨秀清借机迫使洪秀全妥协,但即便如此,《四书五经》的修订和刊印也未能完成。

四、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发生在1856年,对太平天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天京事变的具体原因,历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的说法。

按照第一种说法,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了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长达三年的围困。向荣于8月去世,其死讯很快传到天京。此时,东王杨秀清看到太平天国形势一片大好,野心膨胀,企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他利用“天父下凡”的宗教仪式,迫使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使得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与此同时,北王韦昌辉对杨秀清掌控国事心怀不满,表面上对杨秀清毕恭毕敬,但实际上却暗藏杀机。洪秀全意识到北王、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等人都对东王不满,于是密诏韦昌辉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也有说法认为并无密诏)。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这一事件史称“天京事变”。

石达开闻讯后赶到天京,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两人因此发生冲突。韦昌辉进一步扩大事态,杀害了石达开的家人。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面对众怒,洪秀全最终下令将韦昌辉处死,并将其首级送交石达开,以平息事端。

事变后,洪秀全追封杨秀清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并将自己的第五子过继给杨秀清,将杨秀清被害的日子定为“东王升天节”,要求臣民们永远铭记。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1856年,杨秀清派遣韦昌辉去江西督师,但韦昌辉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害怕受到惩罚,便擅自率兵返回天京,并前往天王府求情。洪秀全斥责韦昌辉擅自回京,威胁要严惩他。走投无路之下,韦昌辉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袭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其部下两万余人。石达开返回天京后,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但韦昌辉却欲进一步加害石达开。石达开逃到天王府,韦昌辉则带兵攻打天王府。石达开连夜逃出,韦昌辉随后杀害了他的家人。石达开逃到武昌后,集结四万大军讨伐韦昌辉。

五、大势倾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