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郝摇旗与南明地方官员的关系并不融洽。由于军饷短缺,郝摇旗采取了一些激进的措施来筹集军费,这导致了与南明地方政权的矛盾加剧。
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再次进攻广西,郝摇旗派出精锐骑兵增援,但在兴安被清军包围,全军覆没。随后,郝摇旗在灵川再次被清军击败,对南明产生了怨恨。在撤退至桂林后,郝摇旗拒绝与南明将领留守桂林,并在撤退途中纵容部下掠夺财物。永历帝不愿接受郝摇旗的“护驾”,在脱离危险后离开了郝摇旗的部队,前往南宁。此后,郝摇旗部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带继续活动,并与南明军队发生了多次摩擦。
三、立足夔东
顺治六年(1649年),随着何腾蛟在湘潭被清军俘获并处死,郝摇旗对南明永历小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不再接受永历朝廷的调度,而是选择独自活动于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府。面对清军的进攻,郝摇旗率军仓促应战,结果大败,被迫退往广西庆远,在广西与贵州交界地区活动。
不久之后,郝摇旗得知刘体纯等大顺军余部已经在湖广西山一带定居,于是他也前往湖广,与这些残部重新建立了联系,并在房县羊角寨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当时,大顺军余部使用永历年号,并借故明封号以稳定民心,郝摇旗则在军中拥立明韩王朱本铉,同时与夔东一带的南明军保持合作。
顺治七年(1651年)十二月,郝摇旗被南明朝廷封为益国公。然而,顺治九年(1652年),当大西军领袖孙可望派人与大顺军余部联络时,郝摇旗并未像其他将领那样与孙可望修好,而是继续坚持奉韩王为主。他在西山十三家中实力最强,对外与清军作战也最为频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郝摇旗在这一时期主要活跃于郧阳府的保康、竹山、竹溪以及襄阳府的均县、南漳、光化、谷城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郝摇旗率军渡江,突袭夷陵州,清军败退,郝摇旗部得以攻入夷陵。同年十一月,郝摇旗与刘体纯、袁宗第、拓天宝、党守素等合兵两万余人,攻破了竹山、竹溪,清军惊呼当地“二竹地方响应投贼,尽皆不为我有”。
顺治十年(1653年),郝摇旗部攻克了谷城屏风寨,并在铜山、茅坪屯兵。次年,郝摇旗再度攻克屏风寨,并与刘体纯部配合,在光化、均州、谷城一带活动数月,筹措军粮,打击清军。顺治十四年(1657年),郝摇旗率精锐骑兵袭击襄阳,一度控制该城,但很快在清军援军到来后撤离,退入南漳山中。
在与清军作战的同时,郝摇旗还积极与各地的抗清力量联系,扩大影响力。顺治十年七月,郝摇旗派遣总兵周中启、副将李良等人前往德安、随州一带组织队伍。顺治十一年正月,郝摇旗通过宋谦与陕西抗清军首领虞胤联络,并授权宋谦在河南、山西等地发展抗清力量。之后,郝摇旗与虞胤多次商议举事,并试图联络山西五台山的高鼎、太行山的牛光天等共同抗清。
郝摇旗还试图在占领区建立地方政权,设置“伪官”,刻印符信。尽管条件越来越艰苦,郝摇旗和他的部队仍然坚持“练兵屯垦”,在险要之地坚守阵地,抵御清军的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