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电池公司总工卢斯宇,拿着手写的资料,对郭凡和副总裁汇报:“经我技术部团队研究后认为,此固态电池生产方案成熟稳定,可进行批量生产。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先在实验室做技术验证,各项测试指标都合格后,再进行大货投产。”
郭凡点点头,在生产和科研中,这种谨慎是非常有必要的。
即便这图纸是系统出品,郭凡百分百信任,不会有问题,但图纸是一方面,公司能否顺利制作出来又是另一方面。
这次固态电池,领先业界至少五年,不说材料方面的突破,就算是一些配套用的化学试剂、合金等,也需要一项项攻克,因为这些配套设备,市面上根本没有,需要从头造起。
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等产业,只要全球采购零部件,自己回来组装就行,目前对锂电池研究最透彻的企业,就是他们先锋公司。
而公司里的技术员,也都是第一次接触固态电池,他们也需要吸收消化这些知识。
并且公司需要联系设备厂商和建筑队,对新厂房进行改造,设备也需要专门定制,这些都需要时间。
郭凡就问道:“卢总工,你预估需要什么时间能投产,不要有心理负担,我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时间段,并不会按照这个时间来要求你们赶进度。”
卢斯宇这下就可以放心的说了:“我觉得,先在实验室里做出成果,顺利的话,要4个月到半年,估计可以确定生产线规模和建筑方案,然后用数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进行生产线装配和调试。”
“总结来说,就是半年左右实验室阶段,一年左右组建生产线并试产,大概一年半能量产。”
卢斯宇一个初步估计,直接给扯到一年半以后了。
这位副总裁没搞过技术,当即惊呼:“要这么长时间?”
卢斯宇说:“我们留有余量,前后可能都会有误差,如果最顺利的情况下,一年估计也可以投产,但太快肯定有风险,尤其是生产线。毕竟这图纸太过先进,我们都没有接触过,需要研究消化。”
郭凡确实知道科技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而且他这次的技术,至少领先世界5年,甚至更多时间,且和之前的石墨烯锂电池技术有较大差距,没法全部利用之前的经验,用一年半来研制投产,郭凡是认可的,甚至这个时间已经很快了。
“我觉得可以,所谓欲速而不达,就是技术人员这段时间要辛苦一下。”
郭凡说完就对副总裁说:“等CEO回来,你也传达一下我的意思,这固态电池技术,不能催交期,但技术员的薪资待遇一定要保证,等到项目落地,按功劳嘉奖。”
“是,郭总。”副总裁回应道。
他又问一句:“那王总那边?”
“我去和他说。”郭凡说道。
这样副总裁就放心了,他是担心传达意思不明确,到时候要挨批。
郭凡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已经到傍晚了,就和卢斯宇等几位技术骨干一一握手,勉励一番,然后离开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