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寻欢作乐》: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活在世俗的“规矩”里

胡宇伦 胡宇伦 4433 字 3个月前

毛姆《寻欢作乐》: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活在世俗的“规矩”里

每日轻读书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2024-7-19

07:00

陕西

首发

听全文

约19分钟

157人听过

1958年,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至这一节点,此时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早已稳稳地站在文学世界的高峰之上,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毛姆的文学之路可谓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他出生于1874年,自幼便经历了许多对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毛姆的童年并不像许多孩子那般充满无忧无虑的欢笑。他自幼父母双亡,这一沉重的打击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隐藏在困境之中。这样的成长环境促使他早早地开始审视人性、社会以及生活的本质,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在他的早期创作生涯中,毛姆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写作技巧。他涉足戏剧领域,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戏剧作品。他对戏剧结构有着独特的理解,深知如何构建冲突、如何让人物在舞台上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灵魂。他的戏剧作品往往有着犀利的对白,人物之间的对话就像是一场场智慧与情感的较量。这些戏剧在当时的舞台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他逐渐在英国的文学界崭露头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姆开始将创作的重心更多地转向小说。他的小说如同一个巨大的人性实验室,每一个角色都是他用来剖析人性的样本。他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着世间万象,无论是上流社会的奢华虚伪,还是普通民众的艰辛挣扎,他都能精准地捕捉并呈现。

到了1958年,毛姆的作品已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他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的成长历程。菲利普经历了爱情的挫折、理想的破灭,在宗教、艺术、爱情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重重的枷锁束缚。毛姆通过菲利普的眼睛,展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弱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跟随菲利普一同经历了那些迷茫、痛苦与挣扎,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月亮与六便士》也是毛姆的经典之作,在1958年时已经被无数读者传颂。这部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蓝本,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抛弃了自己安稳的生活,包括家庭、工作,毅然决然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物质的匮乏,他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艺术呼唤。毛姆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这部小说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他们平淡的生活,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有勇气去追寻心中那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只能在低头捡拾“六便士”的庸常生活中度过一生。

毛姆的写作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以最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最深刻的画面。他擅长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例如在描写人物面临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他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那种纠结与矛盾。同时,他对环境的描写也恰到好处,环境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烘托气氛、暗示人物命运的重要元素。

在1958年,毛姆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作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他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被广泛研究。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写出了优秀的作品,还在于他对文学市场的敏锐把握。他知道读者想要什么,他能够在保持自己文学水准的同时,满足读者对于故事性、思想性的需求。他的作品在书店的书架上总是备受瞩目,无论是精装本还是平装本,都有大量的读者购买和收藏。

在国际上,毛姆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美国家,他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作家。他的书出现在家庭的书架上、学校的图书馆里、咖啡馆的桌子上。在欧洲的文学沙龙中,毛姆的作品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学者们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文学技巧到思想内涵,从人物塑造到文化背景,每一个方面都被反复挖掘。在美国,毛姆的小说常常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他的故事被改编成广播剧,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声音领略他作品的魅力。

在亚洲,毛姆的作品也逐渐传播开来。在日本,他的小说被日本的文学爱好者们视为了解西方文化和人性的重要窗口。日本的出版社积极引进他的作品,翻译质量也相当高。许多日本作家受到他的影响,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了毛姆的创作元素。在中国,毛姆的名字也开始被更多的读者知晓。他的一些作品被翻译出版,虽然当时的传播范围还相对有限,但已经在一些知识阶层和文学爱好者中引起了轰动。读者们被他独特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开始对西方现代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58年的毛姆,功成名就的他已经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写作,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他依旧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用那支陪伴他多年的钢笔在稿纸上书写着新的故事。他的声誉已经如同坚实的堡垒,任何批评和争议都无法撼动他在文学世界中的地位。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学的符号,代表着一种对人性深刻洞察、对生活真实描绘的文学风格。他的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不断探索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世界文学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毛姆在1958年的生活也有着独特的一面。他居住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周围的环境宁静而又富有灵感。他的家中收藏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和艺术品,这些都是他多年来游历世界的收获。他的日常生活有着规律的节奏,早上他会早起阅读和写作,下午他可能会接待一些访客,这些访客中有崇拜他的读者,也有文学界的同行。他会与他们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社交方面,毛姆虽然已经是一位知名作家,但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文学的小圈子里。他与各界人士都有着交往,他可以和政治家谈论社会变革对人性的影响,也可以和商人探讨财富与人性的关系。他的视野非常开阔,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如此丰富的社会现象,与他广泛的社交活动是分不开的。

1958年的毛姆,这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他用自己的一生和创作,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在接受采访时,回首自己的众多作品,让他一举成名的《人性的枷锁》,为他赢得广大读者的《月亮与六便士》,但他却声称,他最得意与最喜爱的小说,是《寻欢作乐》。

然而,《寻欢作乐》一出版,就遭到了各方的攻击,因为毛姆刺痛了很多虚伪钻营的人。

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毛姆塑造了一个不能用世俗标准去评判的画家,他抛妻弃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直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觉得,他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

而在《寻欢作乐》里,毛姆却一反常态,塑造了一位不能以世俗标准判断的女人,她美丽可爱,风流成性,到处留情,最后,抛弃丈夫,与其他人跑了。

因此,《寻欢作乐》,又名《家丑》。

但毛姆并没有讽刺这个女人,而是展现了一个虚伪的社会,讽刺了那个虚伪的文化圈子,有些所谓文人,追慕虚荣、玩弄社交手腕,讨伐异己,论资排辈,相互吹彩虹屁。

这世间,有些东西,是不能用世俗标准去评判的,有些人,本身就在乎这些标准。

01

作家阿申登外出回来后,不慌不忙地坐下来喝茶、抽烟、读报纸。

这当儿,女房东过来告诉他,罗伊打来电话,让阿申登一回来就给他回电话,因为有重要的事情找阿申登。

阿申登觉得:

当有人给你打电话,你不在,他留言说有重要的事找你,要你一回来就给他打电话时,他说的事一定是对他而不是对你重要。

如果是送礼物给你,或是为你办事,大多数人都能够沉得住气,不会那么急切的。

所以,他没有将罗伊的请求放在心上。

可是,女房东对阿申登的做法很不赞同,因为她是罗伊的忠实读者。

阿申登虽然也是作家,但作品没有罗伊那么畅销,名气也没那么大。

回首往事,和罗伊认识已经二十年了,却没有多少交情,都是逢场作戏。

罗伊八面玲珑,社交能力很强,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所有的约会行程。

他对所有人都很热情,只是对那些已然失意或明显失败的人,马上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冷淡。

他对夸赞他作品的作家,溜须谄媚,对批评的人,总是写长长的信,让人不好意思再继续批评。

因为超强的交际能力,罗伊凭借自己不多的文学才能,在文学界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他就将那些捧他上天的人再轻轻抛开。

在这一方面,罗伊堪称天才。

可阿申登没有受到大众的青睐,也算不上一个“当红”作家,因此实在想不通,罗伊这么紧急地找他,究竟所为何事?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阿申登还是决定去见罗伊。

阿申登打量着罗伊,发现他略显肥胖的身体,增加了他的尊严,使他说话更有分量,使他行为举止更为沉稳,他的肥胖的身体将椅子塞得满满的,像坐在纪念碑上,稳如泰山。

跟罗伊在一起,罗伊从未有过找不到话说的尴尬,但他的谈吐,也不会有趣或才华横溢。

他和阿申登东拉西扯,聊了半天,也没聊到正题,他们相互“鼓励”说:我们都未能获得我们应该获得的成功。

小主,

人人都渴望真诚,可人人都知道,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虚伪比真诚更加容易,违心的吹捧比伤人的真话更让人喜欢。

在这一点上,绝对不能对人苛求太多。

02

阿申登心里纳闷,罗伊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谈正题?

他实在无法相信,像罗伊这样的人,会为一个既不是什么评论家又不是什么有影响的大作家的人花上一个钟头,只为谈谈普鲁斯特和芭蕾舞。

在罗伊欢快的外表下,阿申登敏锐地察觉到罗伊内心的不安。

终于,罗伊聊到了已故的知名作家爱德华·德利菲尔德,罗伊对这位作家大加赞赏,想写爱德华的传记。

在爱德华成名之前,就和他相识的人不多,阿申登就是其中之一,罗伊想让阿申登将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但罗伊并不明确地说出自己的请求,而是对爱德华大加吹捧,说爱德华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

他问阿申登,有没有想过写爱德华的回忆录?

阿申登说没有,从未有这种想法。

可是罗伊觉得,像爱德华这样的作家,应该流芳千古,应该去写他的回忆录,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他。

阿申登不以为意,罗伊说:

你跟那些个重要人物的看法都大相径庭,想到这一点,你内心就没有一点儿不安吗?

罗伊说了很多,阿申登总是抬杠似的反问:是吗?

临别的时候,罗伊又问阿申登,是不是认识爱德华的第一任妻子?

阿申登说很熟。

他们就这样分别了,可罗伊始终没有说出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