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峰决定直接采用最深的耕作方法,一次性完成。

虽然肯定会有部分不适合的地方,这是难免的。

较小且质量不好的,也可以收拾整理,制成淀粉用于制作粉条。

另外,还有一些河沟周边种植的红薯,计划一部分制成粉条,另一部分留下来食用。

就这样,李志峰忙到了10月。

该收获的都收获了,地里的肥料也准备好了,就差一百亩的白菜田还未处理。

于是,他开上拖拉机赶往外边的土地。

他心中早有打算,不畏惧困难,只求多耕地、多种粮。

开荒这件事,对他来说显得异常顺利。

用工具迅速清理大片草地,并焚烧剩余的草根和废物。

坑洼之地随手填充,清除大石树根,随后进行土地翻整。

通过这种方法,他从上千亩地里收集了大量的种子和昆虫卵。

随着气温骤降,李志峰加紧收割完晚芝麻,尽管收成并不理想,但他仍然感到满足,这至少为家庭增加了些物资。

然而,白菜对于村民是生活必须品,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按时收下来。

为了不让地冻结,他加快步伐完成了剩余的地耕种任务。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拥有了800亩熟地,另辟出1000亩新地准备明年的麦作,同时计划设置栅栏以防风和虫害。

进入11月,他开始在山区搜集松塔及一些野兽资源,并用精神意识辅助采集野生菇类。

7日当天,立冬,温度低至零下17度。

后勤主任周强来到农场找他帮助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讲述起当地民众正面临的困境。

经过简短沟通,李志峰慷慨提供一半玉米库存,还有五千斤白菜,五千斤大豆及其制品,红薯2000斤,土豆3000斤,希望能帮助林场度过艰难时期。

周强感激涕零,并保证不会泄露这个消息。

这次支援使得林场在当年能较为平安地渡过 ** 之冬。

这不是因为对方能力不足,也不是人脉不够硬。

可是,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在挨饿,去哪儿找粮食补给?

有了这批粮草,每位工人每天能多分配到4两粮食,一天确保有1斤的粮食摄入。

虽然还是饿,但总不至于饿得四肢发软。

老张匆忙离开了这里,至于是谁派他来,不用猜也知道是老周吧。

若不是为运粮而来,谁会这么急着跑一趟呢?

李强心里明白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