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毅力,栾学堂也不至于从一名跑堂建立起丰泽园的名声。
假若栾学堂提出他们另谋出路,即使迁徙至上海或江城,他们毫不犹豫便会随行。
然而去海外对他们来说,宛如步入未踏之地,不知洋鬼子们对中式菜肴是否会欣赏,亦未知前途几何。
更何况他们生长于旧时代,观念保守,认为叶落归根是首要之事。
漂泊在外老无所依的风险,在他们的设想中颇为沉重。
相比陈焕章师傅,已近古稀,他的考虑或许更为单纯。
“每个人各有追求,我明白你们顾虑。”
栾学堂点点头,了解几位师傅心中的纠结。
毕竟新社会看待成分问题,丰泽园的师傅虽非最佳出身,但也绝非低微。
与他栾学堂有着明显差别。
接着,他继续说话,遣散众师,唯独留下王卫国。
“王师傅,当时你选择签约半年,是否早已有此考虑呢?”
倒了一杯茶请王卫国坐定后,栾学堂面带苦笑询问。
王卫国精湛的烹饪技艺他无法追溯源头,然而掌控各菜系的能力已证明他是不可多得的才子。
日常相处间,他也看出王卫国远超常人的思想与洞察力。
因此这次把几位大师傅召集,他期望如果他出国,能得到他们的一同追随,特别是对王卫国,希望听取他的建议。
“确实有过。”
王卫国喝了口茶,认同地点头。
前世的经历清晰地烙印在心底,丰泽园未来走向如何早已了然于心。
“那你能否指导我,是关于丰泽园,亦或你个人的看法?”
栾学堂诚挚地追问。
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向小自己许多的人求教。
然而从过去当跑堂的日子,他曾深感看人不能仅凭表面。
王卫国的智谋或许真的能够为他指引迷津。
“栾掌柜想知道哪一方面呢?是对丰泽园,还是关乎你的自我?”
短暂沉思后,王卫国回问对方。
“两者皆有,因为牵扯到丰泽园,更涉及我个人。”
栾学堂直截了当地说。
他希望王卫国能理解他的意思。
“公私合营的大趋势不可违逆。”
王卫国开门见山道。
“大概一到两年,全国所有产业都将经历这场改造,不管自愿与否,这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完成后,丰泽园将沦落为普通的餐饮场所,与其他各地大小馆子并无太大差别,他说。
这大致勾勒出了未来十年丰泽园的命运走向。
关于之后的情况,王卫国并不打算多言。
"跟我预想的相差无几,那些师傅们、伙计们会面临的挑战是未知的,"王卫国感叹道。
他是位实诚人,并不像过去社会里许多店主掌柜那般世故。
在这点上,他的心思更多倾向于关怀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伙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