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关先生要回来了

便是在吃饭时,他二人还在讨论不停。

阿璀未曾打扰,自己在一旁安静吃饭,但却一直在默默观察他二人的对谈。

他二人的谈及的内容很杂,因不知前后因果,好些地方阿璀都不曾能看得懂。

好在在随后他们的对谈中,阿璀还是分辨出一些消息来的。

今日朝中,晏琛命中书门下直接传了升杜明芳为吏部尚书的诏令,且除此之外另有大小官员近十人位置皆有调动。

而其中,薛公望却被下放到河南府虢州为司马。

阿璀脑中想了想虢州的位置,好像离蒲州很近,西边便是华州、商州、奉元等州府。

她这边想着,晏琛崔寄二人果然也提到了这几处,而崔寄言词间似乎也在奉元上顿了顿。

奉元……

阿璀的思绪突然落在这个州府的名字上头。

此城历史悠久,曾在周文王武王时皆为都城,后经过数朝,名字皆有改变,至前元时期被改名为奉元。

阿璀之所以突然想到奉元,是因为早两年天下初定,大渊即将立国的时候,某次与祖父谈及大渊立国定都之事。

当时祖父在自己绘制的天下舆图上头圈出了四个城池,分别是幽州、雒阳、金陵和奉元。

那时祖父曾说,这四座城池是基于当时初定的天下局势下,最合适选择为都城的四座城池。

但是后来祖父又言金陵偏居,虽有天堑长江,但无法辐射西边北边疆土,短时间内或许可安,但若长久以来,至多两三代之后,西侧北侧定会生乱。

所以当时祖父第一个划去的便是金陵。

然后又划去了幽州,最后在雒阳和奉元两处犹豫之下,留下了奉元。

祖父划去燕州,阿璀是理解的。

幽州偏远,北边突厥虎视眈眈,至今不安,若定都幽州,虽有据奇险守国门,但终难永安。

但为何雒阳和奉元之间,祖父选了奉元,当时似乎被什么事情岔开去,祖父也未曾与自己说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璀更加留意他们二人说话了,看着看着,竟突然察觉到,他们的话题转到迁都一事上了。

“先前我虽属意幽州,但这一年来,我再三思忖推演,连舆图都画了两三张,最后慢慢觉得,似乎你的想法是对的,幽州并不合适。”晏琛道。

“原本去岁是想去幽州看看的,不过因着江南道那件事情,最后也不曾能去一趟,要么寻个时机,我亲自再跑一趟。”崔寄搁下筷子,手指在小酒盏上略叩了叩,似在思考,“幽州、奉元、雒阳……咱们先前议定的那几处,总得一一都过去跑一遍,才能再言取舍。”

“话虽如此,但朝中事多,你离不得京都,所以此事总不能压在你身上。”晏琛端起酒杯,微微抿了一口,“此事再议吧,本就不是说定就能定下的事情,至于是否要派人前往勘察,等回头六部共议再定。当前着重之事,还不在此处。”

“阿兄是想要迁都?”阿璀已经吃饱了,当下端着茶盏在手上,瞧着他二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阿璀瞧见了?”晏琛转头笑问,“阿璀可有什么想法?”

阿璀搁下茶盏,托颚摇头:“我没有什么想法,但我也觉得幽州不太好……”

她也没说出个什么理由,不过片刻却又补充道:“但是祖父属意奉元。”

晏琛崔寄二人诧异:“怀阙先生曾亲口与你说过?”

阿璀点头:“当初,大渊还未立国定都的时候,闲曾与祖父讨论于此,祖父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奉元都城的,但最后阿兄直接沿用旧都,在金陵登基,祖父也没说什么。”

“那时立国是因形势之故,确实不曾能有更多的时间选定都城之后再立国,金陵是那时最妥当的选择。”晏琛话中有惋惜之意,“若是能早得怀阙先生出山,想必能更早便为我们谋立国之事,也不至于后来的那般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