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1955年的《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最后到1958年的《华夏户口登记条例》,城市和农村彻底分成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这些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收紧,以后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渐渐出现了巨大鸿沟,比如这个时代的农民交了一辈子公粮,最后退休金.....。
同时很多家庭也会受这些政策的影响,不说整个四九城,单说这95号院就有几家在农村有耕地,拿贾家举例,以前听贾东旭说过,他们家的耕地现在是让他远房大爷在帮着种。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在城里上班还要给他们分地呢?很简单,那些耕地是人家解放前就有的,不管是传下来的还是通过购买的,那是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
根据1950年6月颁发的《华夏土地改革法》中的第二章第五条就有明确规定,军人、工人、职员等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不能以地主论。
每人名下的平均土地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百分之二百者,均保留不动,当然超过的部分就要被征收。(后期政策会有各种变化,就不多做讨论了。) 所以这时期很多人家在城里上班,农村有耕地的属于正常现象,刘平安就是怕以后麻烦,所以提前给自己家一刀切了。
按照刘平安的推测,随着后期户口政策的完善变化和收紧,加上53年农村建立户口登记和城里开始实行票证后。
秦淮茹像贾张氏一样把户口登记在了贾家村,然后顶替了贾东旭名下的土地,贾东旭是户主必须得是城市户口,这样也方便领票。
至于贾张氏在农村和城市两边都登记户口的话,她可没那个胆子,也不太可能。
敢冒领粮票?区公所这几年调查工作可不是白做的,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光院里的三巨头就不可能同意,也没人会替你隐瞒,一旦被查出来,他们都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很多同人小说里把这个三个大爷写成帮助贾家各种隐瞒,纯属是胡扯,真把邻里街坊和街道办的人当傻子了?
参考后世他们的衣钵继承人之朝阳群众,就知道这帮治保积极分子打听事情有多厉害了。
到58年政策彻底关死前,肯定会有工作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的,大概率贾家也是看前几年出了很多政策都没事,所以贾张氏和秦淮茹就拒绝了城市户口,自家有不花钱的粮食,干嘛还要买粮?然后一家人后面栽了个大跟头。